2025年大阪世博會:醫療的未來
2018/11/26
活用AI和AR技術
2025年大阪世博會的主題是「生命閃耀未來社會的設計」。將充分利用人工智慧(AI)和增強現實(AR)等尖端技術。作為世博會的會場,大阪灣人工島「夢洲」將向全球展示任何人都能健康長壽的未來社會的實驗場。其中,生命科學將成為主要領域之一。
關西地區匯集了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和神戶醫療産業都市等醫療相關的研究所,還有很多製藥公司的總部。這些資源將被充分利用。例如,通過物聯網(IoT)對世博會觀眾的健康狀態進行檢測。除了可以預防疲勞和中暑外,還能夠推薦適合個人的飲食和運動。大阪商工會議所會頭尾崎裕(大阪燃氣公司會長)表示,「希望2025年向國內外展示成長為‘未來社會實驗場’的大阪」。在全球瞬間聯網的時代,能否提供只有在會場才能獲得的體驗左右著世博會的成敗。
世博會的歷史可追溯到1851年的英國倫敦。産業培育和娛樂性的兼顧使得世博會取得了商業性的成功。1970年的大阪世博會吸引了6421萬名觀眾。岡本太郎設計的標誌性建築「太陽之塔」吸引了觀眾的目光。
觀眾人數減少
世博會在1994年迎來轉捩點。擔心會場建設破壞自然環境的聲音升溫,國際展覽局(BIE)決定將世博會轉型為涉及環境等問題的社會課題解決型。但是,2000年的漢諾威世博會的到場觀眾只有1800萬人,還不到目標人數的一半。觀眾減少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主題公園等其他與世博會形成競爭的娛樂設施增加,越來越難以吸引觀眾。二是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全球化不斷推進,人們能夠輕鬆了解到海外的資訊。
![]() |
大阪世博會相關人士在得知申辦成功後歡呼(11月23日,法國巴黎) |
了解世博會的空間設計師平野曉臣分析稱,「隨著網路的普及,國家和企業單方面展示‘未來將是這樣’是難以獲得共鳴的」。由於網路越來越發達,特意將人們聚集起來看展覽的世博會自身的存在意義有所減弱。
1970年的大阪世博會已經過去近半個世紀。在時代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背景下,要想通過2025年大阪世博會將其變成有價值的體驗場所,必須在展示等內容上發揮創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