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經觀察 > 政治/社會 > 日本開始接觸式調查福島核電站熔融燃料

日本開始接觸式調查福島核電站熔融燃料

2019/02/19

PRINT

視頻

  自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引發海嘯導致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事故以來,核反應爐的報廢工作正迎來關鍵時期。報廢工作的最大難關就是取出在爐心熔融融化掉落的核燃料(熔融燃料)。2月13日正式開展調查作業。核反應爐報廢工作被認為要用30~40年的時間,而能否取出熔融燃成為關鍵。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成敗還將影響到日本國內以報廢為重點的核電業務。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記者進入福島核電站內部進行了採訪。

 

  

  「調查裝置正在待命」,站在遠眺1~4號機組廠房的高臺上,東京電力公司的風險溝通員木元崇宏指著2號機組廠房説。最大15米的調查裝置分為多個部分,正在廠房內待命,從2月13日開始組裝,通過反應爐收納容器的側孔去接觸熔融燃料。

 

  從2月13日起開始2號機組的調查,通過裝置前端的2根手指抓住熔融燃料,調查其硬度和脆度等情況。熔融燃料是核燃料高溫熔化後的凝固物。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將根據調查結果,在2019年度確定著手進行取出作業的機組,計劃2021年開始取出作業。

 

  但熔融燃料有很高的輻射劑量,形狀上有硬物狀,也有粘土狀。取出作業難度非常大。能否按計劃進行還不好説。也有專家表示「不清楚能否全部取出,也有可能中途放棄」。

 

 

  日本政府計劃用30~40年時間完成報廢工作。但東京電力方面卻未明確表示是否將包括熔融燃料在內的核電站設施完全拆除。有可能遺留部分設施。如果熔融燃料的取出作業進展不順利,將會打亂計劃,給東京電力的重建及福島的復興蒙上陰影。

 

  2號機組周邊依舊是嚴峻的環境。由於發生事故時2號機組未産生氫氣爆炸,因此還完整地保留著淡藍色的核反應爐廠房輪廓,但廠房外部的輻射劑量還是達到了每小時約300微西弗。儘管可以靠近2號機組廠房,但可在周邊停留的時間限定為5分鐘以內。

 

  有一個地方還保留著事故當初活生生的場景。這就是位於3、4號機組廠房之間的中央控制室。事故發生之初,當值的作業人員等為進行處置而進入到最前線。用筆形手電照射昏暗的房間,可以看到寫著「收納容器通風孔」等字樣的操作桿和發生事故時草草寫下的記錄。似乎在搜尋什麼,地面上散落的鑰匙串等也反映了災害發生時的混亂場面。

 

  核電站廠區的環境和以前相比正得到切實改善。清除污染和地面鋪裝工作也在不斷推進,需要穿防護服的區域已到縮小到廠區的4%左右。大地震過去了8年時間,作業環境已經具備,即將進入漫長的報廢作業時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5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6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