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十年:從多邊外交轉向雙邊
2019/06/28
二十國集團峰會(G20峰會)將於6月28~29日在大阪召開。作為日美歐和新興市場國家在雷曼危機後確定下來的機制,這是G20第一次在日本舉行峰會。但此次峰會受到關注的並非提出多邊合作的會議,而是利用這次機會展開的中美首腦會談等雙邊外交。在最近10多年裏,G20峰會的作用發生變化。
G20峰會2008年11月作為主要已開發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攜手應對雷曼危機的會議而啟動。
![]() |
中國、印度、巴西和沙烏地阿拉伯等世界各地的首腦匯聚,參加國的國內生産總值(GDP)佔世界的8成以上。啟動當時重視通過多邊機制提出經濟政策。
在華盛頓召開的2008年的第一次峰會上,針對應對金融危機,參加國保持一致步調。當時的美國總統小布希反覆強調「自由開放的經濟」的重要性,呼籲各國保持合作。
在首腦宣言寫入「反對貿易保護主義,避免內向趨勢極為重要」這一表述。之後G20也顯示出通過多邊機制應對財政重建和歐元危機等世界共同課題的姿態。
經歷俄羅斯武力合併克里米亞、英國退出歐盟(EU)和中美貿易戰激化等之後,G20峰會的氛圍發生改變。與所有參加國作為一個整體渡過危機這一姿態相比,對特定參加國的譴責變得突出。
在2018年的阿根廷G20峰會上,「與貿易保護主義鬥爭」這一常規表述在峰會啟動後首次從首腦宣言中消失。
在成為大阪G20峰會預備會議的6月8~9日的貿易和數位經濟部長會議上,厭惡「反對貿易保護主義」表述的美國和表示應加入相關表述的歐洲國家的意見形成對立。主席國日本忙於協調,在部長聲明中沒有寫入。
日本政府的會議出席者表示,「如果是這種氛圍,今年的首腦宣言也難以寫入‘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