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導彈威脅下的日韓防衛裂痕
2019/08/07
令人擔憂的是日本的導彈防衛體制。日本防衛相岩屋毅8月6日早上在防衛省接受記者採訪,就朝鮮發射一系列飛行物的行為表示,「朝鮮提升導彈能力對我國構成重大威脅。將著實完善綜合導彈防衛體制」。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表示,「將維持高度警戒監視體制」。
目前日本的導彈防衛體制是基於美軍的早期警戒衛星探測的情報,由海上自衛隊的神盾艦、航空自衛隊的地面雷達等對導彈進行探測和追蹤。之後,由搭載在神盾艦上的海基型攔截導彈「SM3」和地對空導彈「愛國者3(PAC3)」進行雙重攔截。
再加上預定在日本國內部署的2套「陸基神盾」導彈攔截系統,力爭實現3重攔截。
![]() |
8月6日視察導彈發射的朝鮮勞動黨委員長金正恩(左側)(照片來自朝鮮勞動新聞的網站) |
但是陸基神盾系統未能獲得計劃部署地秋田縣和山口縣的同意,協調工作陷入僵局。日本將在2021年3月配備第8艘神盾艦,不過人員負擔沉重、難以實現實時監視。為了強化從太空的監視,日本投入了情報收集衛星,但是由於衛星數量有限,無法實時監視。
此外,日韓關係惡化也很可能産生影響。南韓暗示可能停止延長將於8月24日迎來更新期限的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SOMIA)。
《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是日韓共用防衛機密的安保合作框架。在日本的雷達難以捕捉到朝鮮新型導彈的情況下,將不得不依賴南韓的情報,不過日韓合作可能出現障礙。南韓方面也是一樣。7月25日朝鮮發射飛行物時,韓方借助日方提供的情報,對射程進行了修正。
日本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8月6日在記者會上強調,「(朝鮮導彈)對我國的威脅確實在提高」。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