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機場「刷臉」範圍擴大
2019/12/20
日本政府將自2020年春季開始,在成田機場、羽田機場和關西國際機場採用面部識別技術,以簡化國際航線的搭乘手續。在辦理登機手續時拍攝面部照片,與護照的面部照片對照,在通過安檢通道和登機門等之際就無需出示護照和登机證。與已經引進面部識別的出境審查一起,空中大門的「刷臉」舉措將大幅增加範圍。
![]() |
日本成田機場 |
國際航線的旅客在辦理登機手續之際拍攝面部圖像,生成ID。將登机證和護照的資訊登記在面部識別系統中。之後,在通過隨身行李托運機、安檢通道的入口和登機門,將不再需要出示護照和登机證。
在3大機場等日本國內的主要機場,目前在出境和回國審查中,在驗證身份的自動門處引進了面部識別。在包括安檢通道和登機門等在內的機場內一系列手續上全部採用面部識別系統,據稱在世界範圍內也很罕見。
面部識別系統的大量使用將帶來緩解機場擁堵、縮短安檢等待時間等效果。機場內的手續辦理將比現在更加順暢,以應對2020年東京奧運會帶來的外國遊客增加。
![]() |
新系統需要的財源將從自2019年1月起以出境者為對象徵收的國際觀光旅客稅(離境稅)中拿出約32億日元。隨著訪日遊客的增加,到2020年度的離境稅收預計達到約540億日元,比2019年度增加8%。日本政府為達成2020年訪日遊客4000萬人的目標,除了面部識別系統之外,還將完善便於訪日遊客順利出入境的環境。
日本將採取措施,讓從日本出境的人在旅遊目的地機場更方便地拿到行李。比如在托運作李附上電子標籤加以追蹤,旅客可通過手機APP和設在當地的告示牌等查詢行李在抵達地交接的時間。詳細情況將由日本政府、機場公司和航空公司在今後敲定。
日本還將向海外機場派遣入境審查官,建立被稱為事前審查(preclearance)的制度,以便訪日遊客在出發機場完成日本的入境審查。將首先針對台灣的訪日遊客設置該制度。在函館、仙台和秋田等日本國內的13個機場可利用這一機制。該制度被認為能縮短入境等待時間,力爭逐步擴大至其他國家和地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