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法相夫婦被捕,是安倍1強格局的扭曲面
2020/06/19
在一個選區的定員為3人至5人的時代,自民黨形成了5個派系。要著眼於總裁選舉、保持和擴大勢力,只能在同一選區擊敗其他派系的候選人。結論是為了削弱自民黨的派系力量,只能引進一個選區只有1人能當選的小選區制,加強黨的許可權。
「政治與金錢」問題導致自民黨喪失了民眾的信賴,1993年自結黨以來首次下野。自1996年的首次小選區制選舉以後,朝野各黨産生了「如引發醜聞、失去選民的信任,就將淪為在野黨」的緊迫感。2009年集結非自民黨勢力的民主黨實現了政權更疊。
在國民期待下組建的民主黨政權在執政3年多之後下臺,自民黨在安倍總裁的領導下重新奪回政權。「不希望淪為在野黨」這一心理如今造成了「過於強勢的官邸」,長達7年以上的超長期政權的弊端在各個方面顯現出來。
曾在非自民黨的細川護熙政權擔任首相秘書官的駿河臺大學名譽教授成田憲彥斷言,「由於政治改革,資金流動的透明性提高。但政黨的良知未發揮作用,這是因安倍1強體制下,自民黨的監督功能出現了扭曲」。他同時還表示「應不斷討論必要的政治改革」。
在參議院選區,同一個政黨希望在多個選區推舉候選人、借此增加議席或許並不奇怪。在此次事件的舞臺上,排除當地的反對,推舉了第2名新人,對此有觀點指出,「黨記憶體在傲慢和鬆懈。出現了和此前的眾議院中選區一樣的狀況」。
目前派系的力量衰微,另一方面,以黨魁為首的黨領導層在公認權、人事權和政治資金方面具有巨大許可權。
雖説是政黨能自由使用的資金,但即使同為黨內候選人,在問題表面化之前也難以知悉實際情況。這種異常狀態仍然存在。對安倍政權來説,消除選民疑慮的説明責任再次受到考驗。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坂口幸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