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茲專訪:不會在亞洲依賴特定國家
2023/03/20
德國總理蕭茲3月18日訪問日本,進行了兩國的首相和外務、財務、防衛的6內閣成員參加的第一次政府協商會議。蕭茲在訪問日本之前,接受了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的獨家採訪,談及了德國的亞洲政策、俄烏局勢等。具體的採訪內容如下:
【亞洲政策】
記者:日德將於3月18日舉行首次政府間磋商。為何選擇這個時候進行磋商?
蕭茲:日德是合作夥伴,也是友好國家。兩國通過民主主義、法治、尊重人權的信念連接在一起。政府間磋商是在所有領域深化合作的機會。非常期待與岸田文雄首相交換意見。
![]() |
德國總理蕭茲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 |
記者:德國的亞洲外交政策長期輕視日本,偏重中國。此次與日本加強接觸是否意味著政策發生轉變?
蕭茲:去年4月,我大膽選擇日本作為出訪亞洲的第一目的地,將已經非常緊密的兩國關係提升到了新臺階。我認為未來的世界秩序將走向多極化。除中美之外,南韓、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亞、越南也將扮演重要角色,非洲、南美、歐盟(EU)也將變得很重要。應該為這樣的局面做好準備。
和日本一樣,我並不贊同去全球化和脫鉤(Decoupling)。即便如此,仍應該根據地緣政治的變化推進多樣化,以降低風險。具體來説,就是避免單方面依賴特定國家,開拓新的銷售市場,構建廣泛的供應鏈。
記者:在您訪日之前,日韓舉行首腦會談。您如何看待日韓加強接觸?
蕭茲:兩個國家都是強大的民主主義國家。如果關係得到進一步改善,會是好消息。
記者:現在德國正在制定新的中國戰略。目的是什麼?
蕭茲:目前正在準備首次提出(作為安保政策指南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接下來將討論對中政策。中國是擁有經濟實力的重要國家,是合作夥伴、競爭對手,也是體系上的對手。我們不會與中國脫鉤,還會繼續進行合作。但同時也會擴大與其他亞洲國家的交流。
記者:您多次為德國經濟嚴重依賴中國敲響警鐘。但如何降低依賴程度呢?對於在中國投資了鉅額資金的德國企業來説,可能非常困難。
蕭茲:德國有句諺語叫做「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1個籃子裏」,將盡力做到這一點。在與中國開展經濟合作的同時,加深與其他國家的關係,這樣做的目的是在供應鏈和銷售市場上不依賴特定國家。這一點尤其適用於地下資源的採購,這是從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中吸取的教訓。
企業在做出決策時,除了經濟方面的效率之外,會更注重地緣政治方面的彈力(Resilience)。如果從各個國家採購,而不是只選擇最便宜的供應源,那麼成本可能會逐漸上升。但這樣做才能保證自己的獨立性。
記者:您認為中國軍事實力的崛起以及臺海局勢有多嚴重?
蕭茲:隨著經濟的增長,中國的軍備擴張有目共睹。因此,以規則和法律為基礎的世界秩序更加重要。
去年11月,我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討論了俄烏戰爭,公開發表了不能使用核武器的共同觀點。這是一個很好的信號。對幾週後在印度尼西亞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首腦會議上達成(不允許使用核武器的)協議起到了促進作用。
在台灣問題上,雖然德國和日美等國家一樣採取「一個中國」政策,但不使用武力改變現狀這一點很明確。
記者:您去年訪華在歐洲受到了強烈批評。是不是釋放出了錯誤的信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