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19日的日本股票市場,總市值超過1萬億日元的日本上市企業達到了100家。達到了自金融危機前的2008年6月以來時隔6年的水準。富士重工業和尤妮佳等積極分享海外增長市場蛋糕、進而擴大業績的企業登上了舞臺。一方面,海運和電力公司的總市值普遍出現了減少,日本上市企業的「主角」正發生改變。
從同一日的收盤價來看,總市值超過1萬億日元的是以豐田汽車(20萬4567億日元)領頭的剛好100家企業。此前達到100家還是在2008年6月6日。在2009年3月,這一數字曾減少至40家,之後逐漸恢復。
東京證券交易所主板所有上市企業的總市值達到460萬億日元,與6年前基本持平。整體行情與6年前相比也看似接近,但總市值超過1萬億日元的100家企業中的20家以上的「面孔」發生了變化,而且整體排位也出現了變動。很多企業在金融危機後同樣實現了業績增長,可以説盈利手段的變化在股票市場的評價上也得到了體現。
在過去6年中總市值大幅增長,進入「1萬億日元企業」行列的企業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通過開拓海外需求實現了大幅增長。
例如總市值擴大至近3倍的尤妮佳,在2007財年(截至2008年3月)其整體銷售額中的海外銷售額的佔比為37%,但眼下這一比例已上升至58%。其在亞洲確立了很好的盈利模式。而富士重工則借助主力車型「森林人」在北美的熱銷,實現了利潤增長。
再比如説愛普生,金融危機後,其在日本國內和已開發國家的印表機銷售持續低迷,但借助面向新興經濟體投放墨盒容量大、符合當地性能參數的産品,實現了利潤的恢復,股價在8月4日更是創下了高位。
觀察可以發現,日本內需型企業所採取的「擺脫依賴國內」的舉措似乎都對其未來的增長産生了積極影響。總市值擴大至4倍的軟銀借助大規模的併購(M&A)打入了美國市場。樂天今年2月投資935億日元,收購了免費通話應用程式提供商Viber Media,正在加快拓展海外市場。經營「優衣庫」的迅銷也正致力於在海外拓展店舖。
2010年以後新近上市的大塚控股、第一生命保險以及三得利食品國際公司等也顯示出了一定的影響力。對於市場投資者來説,在日本國內人口減少以及內需增長乏力的預期下,企業是否通過海外併購拓展生存之路似乎成為了評價其市場價值優劣的一個基準。
此外,也有不少企業借助行業重組和徹底的經營重建在市場上重新獲得了投資者的信賴。重返「1萬億日元企業」的瑞薩電子、日本航空等就是典型代表。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