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如電影散場後觀眾湧向電影院門口的情景。擔心風險的資金紛紛逃離股票和大宗商品,流向被視為安全資産的已開發國家國債。中國的增長放緩和油價走低正在引發混亂的漩渦。
中國前景難以預料
如果説2015年8月的人民幣貶值衝擊引發混亂的混亂屬於第1波的話,那麼,近來中國股市的「熔斷衝擊」掀起的則是混亂的第2波。經濟規模已接近美國3分之2的中國經濟前景難以判斷。金融市場的實際情況也缺乏透明性。這是引發市場憂慮的根源所在。
原油等主要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探底,其中反映的也正是以中國為代表、新興市場國家的需求的冷卻。中國的進出口均在下滑。貨物的流動也隨之放緩,代表性海運指數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首次跌破400點。
一方面,以美聯儲(FRB)結束零利率政策為轉捩點,投資資金明顯撤出新興市場國家。令人感到諷刺的是,由於美元匯率被推高,美國企業的出口盈利本身也受到擠壓,進而對該國股市構成了下行壓力。
這是全球性的「完美風暴」。日本也難以置身事外。在國際投資中虧損擴大的外國投資者將紛紛將仍有帳面收益的日本股票拋售變現。在「買入日本股票、拋售日元」的交易走向消失的過程中,日元也開始面臨升值壓力。
「難道是雷曼危機的重來?」,著名投資家喬治·索羅斯擔憂在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之下,2008年的危機將再度襲來。
與當時相比,日美歐的金融機構控制了外部負債,同時自有資本也有顯著擴充。然而,另一方面,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企業和金融機構卻擴大了外部負債,正陷入困境。大宗商品行情上升的「超級週期」已經落幕,巴西和俄羅斯持續陷入負增長,沙烏地阿拉伯等中東産油國正面臨危如累卵的局面。
年初以來的市場迅速反映了這些風險。如何阻止以資源出口國為中心的新興市場國家的一部分陷入債務違約、進而引發國際金融動盪的事態?筆者認為有必要提前建立緊急之際供應美元資金的國際性機制。
加快做好應對突發事態的準備
必須讓中國認識到,有責任防範以人民幣貶值為導火線的亞洲金融危機。在金融相關人士中,已開始有觀點認為,「如果止不住避險資金的外流,中國或不得不啟動對資本外流的限制」。
「只是被蜜蜂刺了一下」,日本當局在雷曼兄弟破産之後作出了這樣的判斷,結果卻被當時的局面發展所愚弄。就算歷史不會簡單重演,但袖手旁觀仍是禁忌。包括金融和財政政策在內,有必要構建足以應對風險的體制。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瀧田洋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