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的日元貶值或招致日本國力下降
2022/10/21
在10月20日的外匯市場,日元匯率進一步貶值,一度跌破1美元兌150日元大關,這是自1990年8月的32年來首次。日本的出口不再像此前那樣因日元貶值而增加,資源價格走高導致進口成本增加的缺點反而變得突出。過度的「低廉日本」蘊含招致人才和資本遠離日本、導致國力進一步下降的風險。
日元匯率10月20日緩慢走向貶值,在沒有明顯利空的情況下跌破150日元關口。市場上被指出的是用於進口的具有實際需求的買入美元壓力。這與瞄準日美利率差、賣出日元的投機資金一道,成為日元貶值長期持續的原因。
在過去的日本,一旦出現日元貶值,國內的出口就將增加,將賺到的外匯兌換為日元的趨勢成為日元貶值的制動器。而在企業已將生産基地轉移至海外的現在,出口能力已經下降。資源價格走高導致的進口額增加佔上風,賣出日元、買入美元的需求強勁。貿易收支加上海外投資收益的經常項目收支(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7~8月連續2個月逆差。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以長期維持1美元兌150日元為前提,通過「NEEDS日本經濟模式」進行估算,發現如果目前為每桶約80美元的原油價格漲至100美元,2023~2024年度的經常項目盈餘將從2021年度的逾12萬億日元減少至1萬億~3萬億日元左右,如果漲至120美元,將出現經常項目赤字。經常項目赤字體現出資金從日本流出的情況,容易陷入日元貶值招致進一步貶值的惡性循環。
貨幣的實力體現在「實際有效匯率」上。這是根據貿易量等計算各國貨幣的價值、在參考物價波動的基礎上調整的數值,數值約高,越顯示出具有對外購買力,越能低價購買海外産品。
在日元的實際有效匯率以1995年為頂峰不斷下降的目前,已降至轉向浮動匯率制的1973年以前的1美元兌360日元時代的水準。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