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城金棕櫚獎得主是枝裕和與他的導演之道
2018/05/21
是枝裕和出生於1962年,早稻田大學畢業後,進入TV Man Union公司從事紀錄片拍攝工作。儘管其首部故事片《幻之光》1995年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最佳編劇獎,但是其電影事業卻並非一帆風順。這是因為當時日本新晉導演的作品無法在國內上映,在此背景下只能在海外電影節上尋求活路。
經過採用即興表演的試驗作品《下一站,天國》和《距離》後,根據真實兒童遺棄事件改編的電影《無人知曉》(2004年)大獲成功。是枝導演通過演員們宛如紀錄片般真實鮮活的表演,來揭示現代家庭的真實狀態。
之後《步履不停》(2008年)等作品以身邊的真實感受為起點,來審視家人的意義。2013年的電影作品《如父如子》將目光投向社會,自己也是一位父親的是枝導演善於挖掘身邊的事。
最近3年,是枝導演通過講述同父異母的姐妹組建家庭的《海街日記》、審視自己長大的住宅區今昔變化的《比海更深》、以及追問社會共通認識的不確定性的《第三次的殺人》,一次次發起挑戰。
《小偷家族》包含上述電影的所有要素。依靠年邁母親的退休金和偷竊過活的古怪一家人是被社會忽略的「無人知曉」的家庭。是枝導演通過生活在日本社會底層的人們的故事來講述家庭的重新構築,而不是家庭的解體。
是枝導演強調「我不是精英」。他正是靠著一部部作品的積累才有了今天。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創造最好的環境,堅持拍攝自己想拍的作品。這份堅持最終有了收穫。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古賀重樹,赤塚佳彥 坎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