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熱銷貓商品「貓耳朵髮箍」,感測器可以檢測腦波。 |
網路上,描述與貓共同生活的文章也很有人氣。例如,10月份剛出版了的一部叫做《ilove.cat(我愛貓)》的書籍,內容講述了小説家、設計師以及電影導演等人與貓的共同生活。然而,該書原本是以「貓×創作人士」為題材的人氣網路雜誌。該書的特色在其專業攝影師拍攝的照片、經典插圖及其卓越的設計,在為數眾多的貓主題網站中也是備受推崇。負責運營的編輯人員服部円指出,「作家和設計師們上傳到Twitter(推特)上的圖片中,貓明顯非常多。為介紹他們那‘美妙生活方式’而開設的網站的月訪問量達到了10萬人次。」
貓喜愛單獨行動的特性似乎也符合創作人士們的心理。大谷伸代講師談到,狗與集團行動的歷史很長、喜歡共同活動,而貓即使是面對困難時也傾向於自己想方設法加以解決。服部円同樣提到,貓和人的關係比較直接,有時甚至感覺人被貓‘飼養’著。這種僅在彼此興之所至的時候一起玩耍的關係,對於更多的是需要一個人定心工作的人而言,或許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從視頻網站發展起來的貓商品也受到追捧。一種稱為「貓耳朵(necomimi)」的商品看起來非常像帶有軟綿綿的貓耳朵的髮箍。戴上後可以通過感測器檢測腦波,如果精神集中,貓耳朵就會豎起來;反之,如果精神放鬆,貓耳朵就會耷拉下來。「貓耳朵」初次亮相是在4月召開的視頻網站「Niconico動畫」的「Niconico超會議」上,2天時間就銷售4千個。價格在1萬日元左右,目前累計銷售量已達1萬5千個。
同時,還出現了專門的貓圖片共用程式。日本Recruit Holdings公司的Media Technology Labs(媒體技術實驗室)於10月底推出該項服務。進入圖片共用庫,如果點擊喜歡的貓圖像,就會聽到貓的叫聲「iinya」(相當於Facebook「超讚!」)。還可以保存圖像。
貓和網路親和性高的原因還在於飼養方式。「狗可以通過散步與主人進行溝通,而貓卻不能帶出去。所以大家最終選擇網路來表達對‘自家寶寶’的感情。」在DWANGO公司負責「貓耳朵」銷售的內川高志朗如此解釋。也就是説,正因為貓在外面「亮相」比較困難,貓網站才發展的如火如荼。還有,與狗相比,貓活潑好動很難把握拍攝時機,這似乎也刺激了飼主的拍攝動機。網路上,標題為「我家小貓的奇蹟鏡頭」等照片比比皆是。
最後,大谷伸代講師還指出,「貓對環境變化非常敏感,貓的健康狀態比狗更難以把握」。儘管貓需要細心的關注和照顧,但其喜歡單獨行動和變化無常的性格仍然深深吸引著創作人士和IT行業從業人士。隨著社交網站和智慧手機的不斷普及,預計貓相關商品與服務將不斷掀起熱潮。
(松本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