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技術創新促進經濟增長。在鋼鐵和煤炭等供給過剩産業的業績急劇惡化的背景下,中國2016~2020年GDP年均增長6.5%的目標能否達成,取決於民營企業的成長狀況。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了出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主要民營企業經營者。中國皮革加工巨頭浙江卡森集團董事長朱張金表示中國經濟雖然下行壓力大,但問題不大。
(注:本文由日語原稿翻譯而成)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貴公司的業務以及企業特點。
朱張金:本公司生産汽車座椅的皮革、皮沙發和皮革傢具。其中的汽車座椅皮革業務是全國最大。主要交易對象為歐美車企,最大客戶是德國福斯,還有奧迪和通用。日本的本田、豐田和日産也是我們的客戶,不過和歐美廠商相比交易量較小。
記者:海外的業務呢?
朱張金:開拓日本市場是本公司面臨的課題。幾年前,為了擴大與日本車企的交易,我們收購了一家破産的日本皮革企業。但是收購之後,年輕技術人員紛紛離職,最終不得不關閉了公司。
現在日本有我們一家子公司,5個人在那邊進行研發工作。也有日本的技術人員常駐中國,為了向日本車企供貨,對中國員工進行必要的技術指導。
皮革沙發主要對美國和英國出口。除了批發外,還在中國以「卡森(Kasen)」品牌進行零售。過去2年在中國開設了30家店舖。雖然價位較高,不過賣得很好。
記者:日本的皮革沙發銷售情況如何?
朱張金:對日本的月銷售額僅為100萬美元左右。1月的時候有日本企業過來參觀了工廠,不過談判還沒有得出結論。
記者:貴公司面臨哪些經營課題?將如何解決?
朱張金:人工費等成本的上漲。2008年之前我們有2萬6000名員工。現在隨著自動化設備的引進,員工人數減到了1萬人。但是皮革加工的標準化難度很大,難以全面實現自動化。
所以我們計劃去柬埔寨建皮沙發工廠。土地已經買好了,預計投資額在3000萬美元左右。計劃雇用約4000名員工。但皮沙發的生産不會全部轉移,中國工廠也會繼續生産。
記者:能講講您的創業經歷嗎?
朱張金:大約30年前,我和四位家人一起在浙江創業。當時工廠規模很小,我們年紀也輕,沒有資金,遭遇了很多困難。
最初是生産服裝用的皮革,但競爭越來越激烈,最後只好退出。沙發和汽車用皮革需要鉅額資金,進入門檻較高。
記者:您如何看中國的經濟前景?
朱張金:下行壓力巨大。但是中國人口龐大,市場巨大。政府也在對企業提供政策支援,我認為問題不大。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上海 土居倫之
——————————
卡森集團:中國皮革加工巨頭,同時涉足房地産開發業務。卡森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2014財年(截至2014年12月)的銷售額為32億元,同比減少6%。純利潤為3200萬元,同比大幅減少81%。
朱張金:出生於浙江省。曾經營紡織、皮革加工和服裝等企業,1988年創立了卡森集團。現年50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