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搭車軟體服務商「滴滴出行」8月1日宣佈收購美國同行業巨頭優步(Uber Technologies Inc.)旗下的中國業務。滴滴在世界最大的中國市場佔9成份額。排在第2位的優步此前曾表示加強中國業務追趕滴滴,但如今決定放棄自主開拓業務。
運營滴滴出行的北京小桔科技首席執行官(CEO)程維1日針對收購優步中國業務發表了聲明,表示雖然以前是相互競爭的關係,但今後與Uber的合作,將讓整個移動出行行業走向更健康有序、更高層次的發展階段。
 |
北京市區的優步乘車處 |
收購優步中國業務將採用基於換股的合併方式。將繼承優步在中國的品牌使用權、員工和全部資産,服務將繼續維持。作為交換,優步將以股票等形式,持有合併後新公司的約2成股權。收購金額並未透露。
對於優步來説,將是在事實上退出此前自主拓展的中國業務。優步以美國為中心,一直在世界範圍內迅速增加用戶,但在中國未取得成功。這是因為滴滴的力量過於強大。
駕駛員人數存在差距
「優步?有滴滴,不需要那個啊。和其他軟體比,滴滴更容易打到車」,就職於北京市內一家外資企業的女員工(33歲)在上下班和週末出行時,都使用「滴滴出行」。
運營滴滴的北京小桔是2012年設立的新興企業。目前已將服務地區擴大至中國全境,覆蓋400個城市,用戶人數超過3億人,在中國市場佔據近9成份額,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最大的特點是註冊駕駛員眾多。只要有車,原則上任何人都能註冊。包括這種「非計程車」在內,有1500萬以上駕駛員在滴滴註冊,在難以打到計程車的大城市和缺乏公共交通工具的地方等,推動了利用的擴大。
另一方面,優步僅在上海等主要城市提供服務。堅持高端路線,對駕駛員一方規定了僅限於5年以內的新車、必須使用10萬元以上的中高檔車等限制。這些做法適得其反,未吸引到駕駛員,易用性也沒有改善,陷入惡性循環。
據美國知名風險投資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KPCB)預測,2016年世界「拼車」利用次數將達到63億次,有望增加至1年前的3.7倍。中國是佔其中7成的世界最大市場,但價格競爭激烈,優步每年出現10億美元以上虧損。
在要求改善收支,一直向優步管理層施加壓力的投資者之間,很多聲音對捨虛名、取實利的此次決定給予了積極評價。
或將在美國等地發動攻勢
可能成為今後焦點的是對中國以外市場競爭的影響。這是因為資金充裕的優步有可能在美國和東南亞等地加強攻勢。
「新加坡、雅加達和馬尼拉的用戶需求與紐約、倫敦和伊斯坦堡有所不同」,在東南亞拓展業務的Grabtaxi(新加坡)首席執行官(CEO)陳炳耀(Anthony Tan)1日在發給員工的郵件中如此強調。該公司與滴滴和美國Lyft等通過搭車軟體的相互利用展開合作。陳炳耀認為只有熟悉當地情況的當地企業,才能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
但具有豐富資金實力的優步的服務開發能力不容小視。中國勢力格局的變化也有可能引發全球市場新的重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