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25 星期天

  • 0406

  • 搜索
Home > 中國 > 企業 > 不斷膨脹的「阿里效應」

不斷膨脹的「阿里效應」

2017/11/13

PRINT

  在美國亞馬遜推動經濟新舊交替、存在感日趨提高的背景下,其實中國走在了電子商務市場擴大的前端。今年阿里巴巴集團的雙十一促銷單日交易額就突破了2.7萬億日元。在約為500萬億日元的中國全體消費市場中,電商所佔比重達到15%,超過日美。「阿里巴巴效應」對各種企業産生了影響,這一效應的膨脹也將左右在電商領域追趕中美的日本經濟的走向。

 

  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CEO)張勇在雙十一全球狂歡節開始之前宣告,新的消費時代已經到來。在上海的雙十一晚會現場的大螢幕上顯示著不斷增加的交易額。結果,2017年雙十一交易額大幅超過2016年,規模接近日本樂天的全年流通額。

 

 

  現在,阿里巴巴平時的交易額為每日100億元。如果按照其15倍的規模構築IT和物流系統,將産生巨大的虧損,從經營理論上來説這是不合常規的。但阿里巴巴的想法完全相反。「在不遠的將來,每天超1500億元將變得理所當然。現在只不過是在做準備」,一位高管發出了豪言壯語。

 

  這未必是在癡人説夢。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統計,中國的個人電商市場將達到約70萬億日元,超過約為69萬億日元的美國。電商佔消費整體的比例約為15%,較2011年的4%迅速擴大,將超過美國的7%、日本的5%。阿里巴巴的總市值在10月一度超過了亞馬遜。

 

  此外,就業和結算的情況也明顯改變。被稱為「最後一英里」的送貨到家服務由多達300萬~400萬人的快遞員承擔。快遞員能獲得每月5000元左右的收入,很多都是來自地方的打工人員。新的就業可以創造出消費,經濟失速得到有效避免。

 

  電子結算的迅速普及也得以拉動。僅阿里巴巴和騰訊的電子結算服務就有12億人註冊。智慧手機支付從2012年的2000億元增至2016年的39萬億元。

 

  日本銀行的報告顯示,從在店舖櫃檯利用移動支付的人來看,日美德為2~6%。而在中國,98%受訪者回答稱「3個月以內曾用過」。相對於國內生産總值(GDP)的現金流通截至2015年為9.3%。喜歡將現金存在家的日本(18.6%)另當別論,在無現金化進一步推進的當前,可能已降至與美國(7.4%)相同的水準。

 

  假貨橫行等課題眾多的中國電商不斷膨脹,但如果網路和結算的發展加速,情況將如何變化呢?有很多具有啟示意義的動向。阿里巴巴目前在日本面向中國遊客提供「支付寶」服務,但已制定了以日本人為對象的啟動計劃。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小高航,原島大介 上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233
具有一般參考性
 
220
不具有參考價值
 
219
投票總數: 708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