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中國 > 企業 > 華為主要供應商6成是亞洲企業

華為主要供應商6成是亞洲企業

2019/05/17

PRINT

華為

  美國政府5月15日事實上禁止了華為技術與美國企業進行交易。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根據美國高盛等的資料進行統計發現,在華為的70家主要供應商中,約6成是總部位於亞洲的企業。排名前10的供應商也多為亞洲企業,美國對華為的禁運措施可能對亞洲企業産生影響。

     

  華為2018年的營業收入達到7212億元,智慧手機的産量約為2億部,居世界第3位。除了智慧手機之外,華為還生産5G通信設備等,全年採購約7萬億日元的半導體和光學零部件。

      

  在華為的採購額中,佔比最高的是台灣鴻海精密工業旗下的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FII),約為10%。該公司負責組裝通信設備等,面向華為的業務佔到營業收入的約1成。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15日在台北市內對記者表示,中美貿易摩擦給全球造成影響,尤其是對台灣(企業)更嚴重。在美國政府宣佈決定後,16日鴻海的股價較前一日下跌2.4%。

   

  世界最大半導體代工企業台灣積體電路製造(簡稱台積電、TSMC)股價也下跌近1%。對台積電來説,在蘋果「iPhone」銷售低迷的背景下,華為相關業務的貢獻度正在提高。

    

  純電動汽車企業中國比亞迪(BYD)承擔華為智慧手機等的組裝業務,還供應電池和樹脂零部件。對華為的銷售額被認為佔到該公司整體的約1成。比亞迪16日針對美國措施的影響表示不予評論。  

       

  華為的供應商名單中還有高通和博通等美國半導體廠商。如果無法從上述企業採購半導體,可能導致智慧手機減産,有些機型或將停産。

      

  熟悉零部件産業的日本分析師表示,「由於華為具備半導體的開發能力,很難想像會完全停止生産」。不過該分析師也指出,美國半導體的性能在世界範圍內較高,「如果改為他國製造或自主製造,智慧手機的電池待機時間有可能下降」。即使産量不會減少,如果産品的競爭力下降,依賴華為的零部件廠商也將被迫調整戰略。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比奈田悠佑 廣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6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5
投票總數: 22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