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ES 2020看中美貿易戰留下的痕跡
2020/01/08
世界最大規模數位技術展會「2020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1月7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拉開帷幕。從5日開始面向媒體的預先公開來看,中美貿易戰留下的跡象十分明顯。在很多産業,附加值的源泉從硬體向軟體轉移的大轉換逼近,在此背景下,包括日企在內的企業不得不應對「新常態」。
5日傍晚,在拉斯維加斯的活動會場,事先公佈展示內容的發佈會上,開發自動駕駛汽車零部件的中國初創企業速騰聚創的高管表示,2019年來參展的中國企業和觀眾減少,今年進一步減少。
該公司連續4年參展CES,但在中美對立激化的背景下,中國企業的存在感有所降低。2010年CES的觀眾人數為12萬人左右,2017年增至創出歷史新高的18.4萬人。支撐觀眾人數增長的是來自中國的觀眾,不過2019年中國觀眾比上年減少17%至1.3萬人左右。來自南韓和日本的觀眾則分別增加1成以上,形成鮮明對比。
1月6日南韓LG電子、在全球電視市場上升至第2位的TCL集團、海信集團將召開記者會,而通過向速騰聚創出資的阿里巴巴集團、2019年確保了大規模展區來推銷物流技術的京東集團等企業則從會場消失。
![]() |
LG電子高管介紹家電的AI戰略(美國拉斯維加斯、6日) |
成為美國制裁對象的華為技術的相關企業預定參展,不過截至目前似乎並無重大發表。
在2010年代,支撐科技進步的是全球化的發展。美國蘋果最大限度發揮以台灣鴻海精密工業為首的亞洲夥伴企業的作用,迅速擴大了業務。受到益處的中國大陸初創企業湧向美國,但由於強化簽證限制等因素,一家中國初創企業的高管表示美國的魅力減弱。
美國著名的風險投資家馬克·安德森在2010年代初在美國報刊上刊登了「軟體吃掉世界」的文章,引起熱議。附加值的源泉從硬體向軟體轉移的「軟體化」成為2010年代的大潮流,並且正在進一步加速,但中美的「經濟脫鉤」在這方面也投下了陰影。
2019年12月在加拿大溫哥華,人工智慧(AI)國際學會「NeurIPS」的會場發生變化。AI專利申請數量位居世界第一的中國研究人員曾是該學會的常客,但如今接連出現由於未拿到簽證而只能通過電視會議參加的情況。主導AI開發的阿里巴巴等企業缺席CES也印證了這一趨勢。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