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中國 > 企業 > 華為(下):全球尋找「同盟國」

華為(下):全球尋找「同盟國」

2012/11/06

PRINT

華為
 AP

       「非常暢銷,學生和年輕人買的多」,在美國矽谷的家電量販店,銷售人員在談到中國華為生産的智慧手機「Activa」時笑著説。

       魅力在於僅為149美元的低廉售價,這僅為主要功能相同的南韓三星的「GalaxyS3」的5分之1。來到華為櫃檯的一名印度裔女性表示,對華為在美國的口碑「非常了解」,但卻毫不在意地説:「只要價格便宜就行了」。

  反擊「間諜」指控

        但是,用於傳遞政府和企業機密資訊的面向通信公司的設備卻並非如此。美國安全保障負責人和國會相關人士將曾經人民解放軍的任正非創建並擔任首席執行官(CEO)的華為視為「安全保障方面的脅威」。並且一直在阻止華為向美國國內大型通信公司供貨和收購IT(資訊技術)企業的資産。

       10月8日的美國眾議院情報特別委員會報告再次指出,華為有可能為中國政府進行間諜行為,並敦促美國政府和企業將華為排除在外。華為和中國政府以「毫無事實依據」、「根據主觀臆測」等強烈口吻進行了反駁。

       針對美國政府對華為的多次攻擊,美國媒體已經開始懷疑其背後動機。《華盛頓郵報》報導稱,「美國思科系統散佈了有關華為與美國安全保障的資料」。思科是企業通信與資訊設備企業。有分析認為,思科對華為進入美國通信設備市場抱有危機感。


 

       日本企業也無法置身事外。日本軟銀宣佈收購美國第三大手機運營商Sprint Nextel的10月15日,美國通信業界就開始流傳一種傳言。稱「軟銀與華為之間的關係可能成為軟銀通過收購審查的障礙」。其原因是軟銀在日本採用了華為的設備。

      軟銀的法律顧問、羅伯特.湯森(Robert Townsend)律師表示,「美國也並非沒有使用華為産品」。但美國高德納諮詢公司分析師、菲利普•雷德曼認為「美國國會有可能將矛頭指向這件事」。

      華為也並未對關於自身「未上市、經營不透明」的批評袖手旁觀。華為提高了高管履歷等資訊公開力度。此外,以曾擔任英國政府資訊管理負責人的英國籍高管的名義,發表了內容為世界資訊安全問題解決方案的建議,呼籲進行國際合作。

      美國眾議院情報特別委員會的報告發表之前,華為「正計劃在紐約上市」這一資訊傳遍了全球。華為雖然對具體上市計劃的存在進行了否認,但承認上市是公司內部正在討論的課題。

      「上市也解決不了問題,中興通訊(ZTE)就是很好的例子」,華為高層無奈地説到。中興是與已開發國家資訊公開程度相同的香港上市企業。即便如此,也和華為一樣,被美國情報特別委員會排除在美國市場之外。

      情報特別委員會委員長馬克·羅傑斯強調稱「十分擔心兩家公司與中國共産黨的關係」。理由是在中國像華為這樣的民營企業也無法違抗黨和政府的意思。

       在通信設備領域即將成為龍頭老大的華為正面臨著危機,任正非開始坐不住了。很少接受媒體採訪,並且退出經營管理第一線、有「神秘人「之稱的任正非開始展開外交攻勢。

   以資金和技術為武器

       6月份,任正非在俄羅斯召開的國際會議上強調希望通過本土化經營和擴大投資,為俄羅斯的資訊産業做出貢獻。9月份任正非又與英國首相卡麥隆見面,表示計劃投入20億美元用於研究開發和採購。

       一個是希望擺脫對資源過度依賴的俄羅斯。一個是擔心國內通信企業採購華為設備,同時又苦於歐債危機、經濟減速,渴望獲得海外企業投資的英國。任正非正著眼全球,以技術實力和資金實力為武器,加緊尋找「同盟國」。

      中國第一財經日報10月17日報道華為表示放棄之前的戰略,改為與美國企業全面競爭。任正非表示只有奮起競爭,除了超越,華為無路可走。似乎已下定決心要在思科等美國IT企業擅長的面向企業的通信設備領域展開攻勢。

       在全球尋找「同盟國」,同時不懼摩擦奮勇直前。這與在經濟發展中愈發自信、丟掉鄧小平時代穩健路線的中國外交姿態如出一轍。代表新興超級大國的跨國企業華為,正在開展類似超級大國的外交戰略。關注日經中文網新浪微網誌

    (桑原健 廣州、小川義也 紐約、岡田信行 矽谷、松崎雄典 倫敦)

     相關報道
     華為(中):坐上時間機器
    
華為(上):拼命三郎的荊棘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42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3
投票總數: 47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