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打造「EV聯盟」,能超特斯拉?
2023/12/26
華為正在純電動汽車(EV)領域展開攻勢。計劃通過對汽車廠商的品牌開發和銷售提供幫助,擴大自動駕駛等系統和零部件的供應,並從中獲利。以中型車企為中心,中國廠商的「純電動汽車聯盟」正在穩步成型,逐漸成為關注的焦點。
![]() |
華為和賽力斯集團聯合運營的品牌推出的新車「問界M7」(廣州市的銷售店) |
「自動駕駛是決定性因素」,10月在廣東省廣州市的華為專賣店購買「問界M7」新車的30多歲男性這樣説。問界M7由華為和賽力斯集團聯合運營的品牌「AITO」于9月完成改進後推出。屬於被稱為「增程式電動汽車」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V)。
問界M7的起售價約為25萬元,略低於美國特斯拉的主力車型「Model Y」。該車上市兩個半月後,訂單就達到10萬輛,開局良好。
優勢之一是最新的自動駕駛系統。由系統為方向盤操作和車輛的加減速提供輔助,具有與特斯拉的駕駛輔助系統「Autopilot」相似的性能。自動駕駛系統目前僅支援中國的主要城市,預計12月底在中國全境都可以使用。作為可以減輕駕駛負擔的技術備受關注。
華為正在以自動駕駛技術為中心,與眾多廠商擴大合作,打造水準分工體制。與AITO一樣,華為攜手奇瑞汽車推出了聯合運營品牌「LUXEED」,並於11月推出了作為首款車型的純電動轎車「智界S7」。
![]() |
華為與奇瑞汽車聯合運營的品牌推出純電動轎車「智界S7」(11月、廣州市) |
為了進一步加速與車企的合作,華為還推出了新措施。11月,宣佈剝離自身的汽車相關業務成立新公司。呼籲車企向新公司出資,在加強關係的同時,還有助於確保資金。重慶長安汽車與華為簽署了備忘錄,長安汽車及關聯公司合計對新公司最多出資40%。塞力斯和安徽江淮汽車集團(JAC)也表示考慮出資。
中國的平安證券針對新公司指出,「從短期來看,相關車輛的年銷量有可能達到100萬輛左右」。雖然趕不上已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據首位、2023年年銷量接近300萬輛的比亞迪(BYD),但有望超越排在第2位、被認為年銷量達到60萬輛的特斯拉。在比亞迪持續一枝獨秀的情況下,華為正在成為中型車企的幫手。
華為希望加快汽車相關業務的增長。由於美國以安全保障上的擔憂為由,從2019年開始實施出口管制,華為的主力業務智慧手機受到沉重打擊。在日本的家電量販店等處,華為的智慧手機曾經席捲賣場,但如今已不見蹤影。為了把汽車打造為新的盈利來源,華為開始積極開展汽車相關業務,截至目前累計投資30億美元。
不過,2022年(截至2022年12月)汽車業務的營收僅為20億元。僅佔華為整體的約0.3%,而且仍然虧損。
中國車企考慮進軍海外市場時,如何看待與華為的合作仍是風險因素。目前,很多中國車企正在歐洲和亞洲等地擴大銷售。與受到美國政府等警惕的華為密切合作,可能不利於拓展海外市場。
![]() |
主管華為汽車相關業務的常務董事余承東4月在一次行業活動上直言不諱地表示,我們在受到(美國的)制裁。美歐日的企業很難選擇華為作為主要供應商,我們的合作夥伴主要限於中國國內。表明了將專注於中國市場的想法。
華為與車企的關係並非只有蜜月,而是存在一定的緊張感。廣州汽車集團2021年曾宣佈將與華為聯合開發純電動汽車品牌,但未能如願。
![]() |
華為將成立的新公司的詳細情況尚未公佈。成敗不僅關係到華為的經營,還將影響中國純電動汽車的勢力版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川上尚志 廣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