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為中心,中國的住宅價格的復甦跡象在逐漸擴大。接連降息和限制政策的放寬效果得到了體現。不過,大部分地方城市依然未能擺脫困境,因過去的過剩投資而未銷售出去的住宅庫存構成了沉重負擔,新增投資增長緩慢。中國的住宅行情距離全面復甦依然遙遠,兩極分化的趨勢正在加強。
 |
在北京的中心地段,住宅用地再開發正不斷被推進 |
 |
在地方城市,中途停工的建設現場隨處可見(遼寧省瀋陽) |
「不要&&大幅漲價」,據中國媒體報道,位於北京市東郊的通州區當地政府最近約談了多家房地産開發商的負責人,要求其避免迅速漲價。在住宅行情低迷拉低經濟的背景下,當局為何反而擔心價格上漲呢?
北京市黨委進入7月後,提出了在通州區建設該市行政副中心的方針,借助副中心的熱潮,住宅行情出現了過熱跡象。據一項調查顯示,7月前半月北京市內住宅交易的30%來自通州,暢銷住宅樓的價格較上月上漲了5%以上。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6月在中國70個大中城市中,北京、上海和廣東省深圳等27個城市的新建住宅價格環比上月出現上漲。上漲的城市與5月相比增加了7個,以沿海地區等大城市為中心,住宅行情出現了復甦趨勢。尤其是深圳的上漲幅度達到7.2%,位居全國之首。
除了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連續4次實施的降息等貨幣寬鬆政策之外,住宅貸款的首付比率降低等行情刺激舉措也構成了東風。由於北京和深圳等人口流入量巨大、住宅需求旺盛的大城市起到拉動作用。2015年上半年(1~6月)全國住宅銷售額比上年同期增長12.9%,在1~3月下降9.1%的基礎上轉為了2位數增長。
當然,從復甦勢頭來看,僅僅是一部分地區看到了微弱的曙光,很難説整體已經迎來「陽光普照」。即使觀察6月70個大中城市的新建住宅價格,接近一半的34個城市同樣處於環比下跌狀態。而如果與1年前的價格相比,除上海和深圳之外的68個城市均出現下跌。
以東北地區的遼寧省瀋陽市為例,該市政府的一部分被傳將遷移至渾南新區。
為此,自數年前開始,全國屈指可數的開發商就在該區競相開發高檔住宅。但是,相關住宅的銷售人員稱「遷移這回事始終沒有動靜,建設也已停了1年以上了。」在當地,到處都可以看到半途停止施工的建設現場。
受最近中國國內股價劇烈波動的影響,今後投資資金有可能從股票市場流向住宅市場。不過,在大部分地方城市,消化不斷增加的庫存住宅仍是課題。上半年新增住宅開發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2.8%,與第一季度(1~3月)同比增長5.9%相比,增速有所放緩。投資的啟動需要時間,拉動經濟的力度仍然羸弱。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北京 大越匡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