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央行)8月13日就下調人民幣中間價報價召開吹風會,回答了包括外國媒體在內的記者提問。
對於「央行這次調整是否擔心引起貨幣戰爭?」的提問,央行副行長易綱回答「這次改革主要是就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價機制做的一次調整,調整以後,整個匯率形成機制更加市場化。我們認為,一個市場化的機制更有利於長期的穩定」。顯示出力爭通過調整實現人民幣的市場化和國際化。
易綱同時表示「一個僵化的、固定的匯率是不適合中國國情的,也是不可持續的」。對於市場上有聲音猜測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將變大,易綱強調「現在每天波動幅度還是在2%以內,我想在這個發展階段,這樣一個有管理的匯率制度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對於由報導稱接近官方人士希望人民幣一次貶值10%左右以促進出口的猜測,易綱進行了否定,稱「這完全是無稽之談,完全沒有根據」。
另外,對於「中間價的設定方法不透明」的提問,易綱解釋稱「定價的形成機制其實很簡單,就是每天早晨在開盤以前由中間價的報價商報一個他們認為比較合適的中間價,這個中間價在過去一段時間,在8月10號以前,它和每天的收盤價差距比較遠,以8月10號為例,報出來的中間價是在6.11,當前的收盤價比如是在6.21,差了1000個基準點,近一段時間都是這種狀態」。
日經QUICK新聞 桶本典子 香港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