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為期4天的中國共産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五中全會)在北京開幕,2016~2020年經濟政策運營方針的「第十三個五年規劃」草案的相關討論成為中心議題。這是以習近平為中心的領導層首次制定的五年規劃。為了維持可持續增長,五中全會成為中國制定結構改革具體路線圖的重要會議。
 |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
「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10月2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英期間參加財界人士會談時如此強調。中國經濟年均超10%的高速增長時代已經結束,邁入了增長放緩轉而尋求穩定增長的「新常態」。
習近平也強烈地意識到為保持穩定增長,進行結構改革提高經濟效率至關重要。十三五規劃將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呼籲調整優化産業結構,提高經濟增長品質、技術創新、加快轉向消費主導型。
十三五規劃將指出國有企業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方向性,一帶一路構想等對外戰略也將成為核心內容。運用資訊化技術的製造業結構升級、環境保護等也將得到重視。
如何制定今後5年的經濟增長率目標成為關注的焦點。截至2015年的十二五規劃提出的目標是年均7%的經濟增長率。2015年7~9月的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同比增長6.9%,時隔6年半首次低於7%。也有觀點認為十三五規劃將把增長率目標下調至6%左右。
但是,無論是10月29日五中全會閉幕時發佈的公報,還是閉幕一週左右將發佈的《決定》,有觀點認為其內容全文中不會寫入具體的數值目標。最終將在2016年3月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通過提出數值目標的十三五規劃。
中國政府提出到十三五規劃結束的2020年,GDP和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要達成這一目標,10年內必須要保持年均7%以上的增長率。但是,僅僅追求經濟規模的擴大,環境破壞和貧富差距擴大的矛盾也會隨之膨脹。能否描繪出改革的具體藍圖,習近平領導層將受到考驗。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大越匡洋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