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中國 > 經濟 > 中國國企改革的虛與實

中國國企改革的虛與實

2015/10/12

PRINT

         中國政府開始著手重組國有企業。負責掌管央企的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國資委)9月13日發佈了《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將「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準的跨國公司」作為目標,提出「到2020年,在國有企業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不過,沒有裁員的重組反而存在拖延産業結構改革的危險,重組成敗尚不明朗。

 
 
        針對2012年發行的10億元公司債,大型鍛壓機廠商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9月15日發佈消息表示可能無法支付26日的公司債利息。該企業是國資委完全控股的央企中國機械工業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但業績顯著惡化,資金週轉困難。

         中國政府之所以對國企加緊重組,一方面為提高國企國際的競爭力,另一方面開始出現像第二重型機械集團一樣陷入部分經營危機的企業。

         國企在中國股市的評價較低。由滬深兩市的國企上市公司構成的中證國有企業綜合指數自2009年6月底開始發佈以來,上漲率停滯在18%。而由民企構成的中證民營企業綜合指數的上漲率則超過2倍。

        許多國企在管制下通過壟斷獲利,缺乏技術創新等對未來增長的預期,造成國企股價低迷。

        實際上現在提出的國企改革和1998年朱鎔基就任總理時實施的國企改革有很大不同。朱鎔基將原鐵道部下屬的車輛廠商拆分為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這雖有一定局限但卻推動了國企民營化,促進了國內競爭。朱鎔基改革雖然使超過4000萬國企職工下崗,卻贏得國際社會「結構改革」的高度評價。

        另一方面,現在則把象徵朱鎔基改革的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進行了合併。9月13日發佈的指導意見也明確提出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對出售政府所持股份使國企走向完全民營化持消極態度。如果重組加強了國內壟斷,相反將可能使低效經營溫存。

        習近平領導層的這一改革能否提升國有企業競爭力目前還無法定論。國企之一的武漢鋼鐵集團從9月8日起,開始將本公司45名32~52歲的焊工和車工派往武漢市化學工業區作為「協警」擔任保安工作,但工資和武漢鋼鐵集團的員工身份沒有變化。武漢鋼鐵集團表示這是因為低收益的鋼鐵業産生了不少剩餘勞動力。

         武漢鋼鐵集團和同樣屬國企的寶鋼集團及鞍鋼集團的重組方案已經浮出水面。當年朱鎔基進行國企改革時,街上滿是下崗人員。而習近平領導層保障就業的姿態非常明確,國企也對裁員含糊不清。

        中國國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110家由國資委持股的「央企」,另一類是地方政府持股的「地方國有企業」,僅工業領域全國就有約1萬8000家。中央政府也不能隨意干涉地方國企的經營和人事安排。

        此次「指導意見」僅以央企為對象,不包括地方國有企業。這是因為地方政府對可能影響就業和稅收的重整非常消極。今後,國企問題似乎無疑會成為中國經濟的負擔。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土居倫之 上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74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5
投票總數: 81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