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了第67個國慶,第5代領導人的習近平領導層執政已經約4年。在世界第2大經濟大國,日趨壯大的中産階層顯示出旺盛的購買力,另一方面,經濟整體增長力減弱,製造業的産能過剩等結構性矛盾也日趨突出。世界正帶著期待和不安,關注著中國經濟的走向。
中國消費社會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隨著收入水準的提高,在大城市乃至中小城市,中産階層日趨壯大,旅遊等休閒消費正在增加。跨境電子商務和便利店等消費者花錢的渠道也在增加。雖然經濟增長缺乏以往的強勁勢頭,但中國政府也力爭實現從投資主導轉向消費主導這一經濟模式轉型。
在中國東北地區的遼寧省鞍山。8月下旬,位於火車站前鬧市區的百貨商場「百盛」儘管是工作日,仍然顧客盈門。其中,在法國自然派化粧品品牌歐舒丹國際(L'Occitane International)的櫃檯前,女性顧客熱心選購面膜和身體保養用品等的情形引人關注。
鞍山一直作為鋼鐵之城保持繁榮,人口約360萬人。但在中國是被稱為「三線城市」的中小城市。由於基礎設施需求低迷的影響,作為主要産業的鋼鐵不得不減産,城市經濟減速跡象明顯。在這種狀況下,鬧市區仍人山人海的景象反映出中國消費的現狀。
中國過去以廉價勞動力為武器,從海外吸引投資,成長為被稱為「世界工廠」的製造大國。實現了成為世界第2大經濟大國之前的高速增長,以上海等沿海地區的大城市為中心,收入水準不斷提高。
2015年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GDP)達到約8千美元,躋身於世界銀行定義的中等收入國家的上游。但在目前,經濟增長放緩,由於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原因,對中國投資也在減速。與被視為高收入國家門檻的每人平均GDP達到1萬2千美元的水準仍有差距,這樣下去,有可能陷入在成為高收入國家之前經濟就陷入長期低迷的「中等收入國家陷阱」。
在此背景下,中國政府正在轉變經濟結構,以像日本和美國那樣由消費拉動經濟。在推進旨在消除沿海地區和內陸貧富差距的基礎設施投資的同時,大力提高了收入水準,結果中産階層開始在大城市乃至中小城市發展壯大。
2016年1~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指零售市場)比上年同期增長10.3%,達到約21萬億元,保持2位數增長。
中産階層日趨擴大,消費者邁向成熟,此前奢侈品牌等高價商品一面倒的消費模式也發生了變化。開始享受符合個人興趣和偏好的消費,旅遊、電影和體育等娛樂産業和服務産業表現強勁。
另一方面,鋼鐵等面臨産能過剩的製造業的效率低下這一問題仍未解決。如果製造業的裁員壓力加強,有可能對一直支撐消費的就業和收入産生負面影響。能否清算過去高速增長的負遺産、實現可持續的消費主導的增長模式?中國經濟迎來重大轉折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