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新服務迅猛普及的3大中國式機制
2017/04/18
共用單車也是如此。隨著新企業紛紛涉足,共用單車數量猛增,街頭大量出現的自行車對步行和交通構成阻礙,自行車被扔到河裏等行為已經成為社會問題。原因是相關法規不完善。不過,一旦發生問題,行政解決問題的速度之快和強硬程度也是日本無法想像的。上海市2017年在加強自行車停車位相關規定的同時,還強制撤除了4000輛違法停放的自行車。另外,不但禁止投放新的自行車,為了方便提供服務的企業掌握自行車的位置,還規定所有共用單車必須配備全球定位系統(GPS)。
企業方面也表示「後期加強相關規定在預料之中」,立即開始採取對策。率先提供服務的摩拜單車大量雇用了自行車「整理員」,展開了在深夜等將路上散亂停放的自行車一個不落地擺放整齊的人海戰術。該公司的自行車一開始就內置GPS,掌握所在位置沒有問題。最近,清晨大量共用單車整齊停放的場景也越來越多。
![]() |
摩拜單車雇用「整理員」,展開了一個不落地將自行車停放整齊的人海戰術(4月上旬,上海市) |
摩拜單車高管的話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説「便利的新服務肯定會出現問題。就像菜刀也是一樣,雖然為很多人做飯提供了幫助,但也會成為武器。較之於把小問題放大扼殺新服務,發生問題後制定對策才更有助於社會進步」。
我以前採訪摩拜單車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CEO)王曉峰時,他還曾詢問過我的看法,稱「以後還想在日本提供這項服務,能不能順利開展?」就個人而言,我非常希望在日本也能利用該服務,但「日本對放置不管的自行車等的規定非常嚴格」,我告訴了他這個難題。超高速和超低速車道並存有時會造成混亂,不過從全都是「中低速車道」的日本來看,這同樣也充滿魅力。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上海 小高航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