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外投資驟減背後的隱憂
2017/08/09
中國企業的對外投資明顯下滑。2017年上半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同比大幅減少46%,減至481億美元,再次低於境外對華直接投資額(中國稱「實際利用外資額」、656億美元)。原因是中國當局為了防止資本流出和人民幣貶值,對本國企業的海外收購實施了限制。一方面,出於對資本管制的不滿,境外對華投資也低於上年水準。將目前的市場穩定放在優先位置的資本管制將對中國企業提升經營水準構成不利。
中國在1978年實施改革開放後,通過大膽的引進外資,實現了經濟增長,境外對華投資也一直高於中國對外投資。不過,從國內資本不斷累積的2000年代開始,中國當局提出「走出去」的口號,助力中國企業走向海外市場。2016年除金融以外的對外投資猛增至1701億美元,首次超過外來投資。
對外投資超過外來投資的國家被稱為「資本凈輸出國」,表示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日趨成熟。中國當局也評價稱「(成為資本凈輸出國)是我國從經貿大國邁向經貿強國的重要標誌」。但2017年卻再次成為「資本凈輸入國」。
原因是中國當局實施的資本管制導致對外投資驟減。從2016年11月開始,單筆超過500萬美元的海外收購、海外匯款和貨幣兌換必須向中國當局申請進行事先審查。相比之前的5000萬美元以上,大幅擴大了限制對象。另外,中國商務部還表示,房地産、酒店、影院、娛樂業及體育俱樂部等領域出現非理性海外投資。除了擁有高端技術的製造業以外,海外收購已很難獲得批准。
6月,中國銀行監督當局要求銀行清點房地産商大連萬達集團、開展投資業務的海航集團等5家集團的海外收購用融資。美國企業公共政策研究所和美國傳統基金會的調查顯示,這5家集團的海外收購上半年佔到了整體的約60%。
中國當局被認為將繼續限制海外收購。8月1日起,中國財政部以國有企業為對象,導入了海外收購失敗要問責相關負責人的制度。還要求持續調查已收購企業的經營是否健全。財政部指出,國有企業境外投資業務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有些項目資産狀況不佳,盈利能力不強,投資回報率偏低等問題。
通過實施管制,雖然達成了防止資本流出和人民幣貶值的目的,但也出現了境外企業對華投資減少的「副作用」。上半年對華投資同比減少5%。尤其是美國(減少44%)、英國(減少40%)、德國(減少37%)等擁有高端技術的歐美企業明顯大幅減少。其中一個原因是各國企業認為「由於中國實施資本管制,利潤很難被匯回本國」,並對此感到不滿。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雖然強調,對華投資減少要引起高度重視,務必清掃投資的障礙。但出於即使有利可圖也無法將獲利匯回本國這種擔憂,海外企業仍會對擴大投資持謹慎態度。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1月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達沃斯會議)上對外展示了一個「開放的中國」。但當前的現狀是中國與海外之間的資本往來日漸減少,如果持續下去中國很可能重新成為與口號相反的「封閉國家」。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原田逸策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