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在土地財政和泡沫之間走鋼絲
2017/08/30
中國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正在迅速增加。300個主要城市2017年1~7月的土地出讓收入達到1.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40%,增幅相比上年有所擴大。對於秋季即將召開十九大的中國政府來説,經濟穩定成為最優先事項。地方政府正在通過財政收入支柱之一的土地出讓收入,加快確保基礎設施投資等經濟刺激對策的財源。
在房貸利率提高的背後,存在當局對泡沫的擔憂(南京市內的住宅展示區) |
在北京西南的豐台區,距離高鐵車站數公里的某地塊預定建設住宅和辦公樓等綜合設施,其住宅部分的每坪(1坪約為3.3平方米)單價,換算為日元達到43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6萬元),與東京中心不相上下。
地方政府以52.5億元掛牌出讓,但中標價格超出預期達到了78.7億元。10家房地産公司參加的拍賣到第68回合才終於決出勝負。北京等主要城市實施了抑制房地産泡沫的限售措施,但某房地産公司透露:「買房的人仍然絡繹不絕」。
在土地歸屬國有的中國,地方政府可將手中的土地向市場供給。據調查公司中國指數研究院統計,1~7月300個城市的土地出讓金額達到1.846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3%。增速與上年的32%相比進一步加快。
雖然出讓面積略微減少,但開發商積極購買土地,單價大幅上升。
在出讓金額方面,北京最多,1~7月超過1300億元。南京市的1000億元和武漢市的近800億元次之。與上年同期相比,均激增至2倍以上。每個地塊的出讓金額換算為日元超過1000億日元的項目在全國超過10個。
地方政府加快土地出讓的原因主要有2個。首先是在房地産價格持續暴漲的背景下,通過維持高水準土地供給來穩定供求。另一個主要原因是,確保採取經濟刺激對策的財源。
中國將於秋季召開高層人事變動的十九大,正在盡全力確保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定。4~6月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為6.9%,增長率環比為1.7%,增速相比1~3月(1.3%)有所加快。以20%以上速度增加的基礎設施投資支撐了經濟增長,而其資金的大部分來源於地方政府。
對於地方政府來説,土地出讓是與稅收、中央政府補貼相當的第三大財政收入來源。雖然不同地區的差異明顯,但土地出讓收入佔到財政收入整體的20%左右。
中國特有的土地制度正在加強地方政府的土地依賴。在不承認土地私有的情況下,地方政府通過徵用農業用地,以開發新城市為名將國有土地的「使用權」出售給開發商,以此獲得鉅額收入。
作為開發用地的供給方,地方政府在財政上依賴著房地産價格的上漲。警惕房地産泡沫的中央政府在大力實施限購和貨幣緊縮政策,但地方政府對此態度消極。此外,中央政府多年來討論引進的房地産稅,也由於不願地價受影響的地方政府的反對仍未實現。
此外,地價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一直在推動個人消費的增長。中央政府不得不在確保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和抑制房地産泡沫的夾縫中,採取走鋼絲般的政策調控。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上海 張勇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