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規模企業減稅背後有「雙重危機」?
2018/05/08
中國從5月起實施以製造業為主要對象的大規模企業減稅。年減稅規模合計將超過4600億元。對於製造業來説,相當於附加價值稅的增值稅稅率將下調1個百分點,並允許以高科技産業為對象將過多支付的增值稅給予返還。此舉似乎意在減緩因與美國的貿易摩擦而給中國企業帶來的打擊。
此次減稅的重點是降低增值稅稅率。製造業從17%降到16%,運輸、交通、建築業從11%降到10%。
增值稅稅率從原來的17、11、6%三檔分別降到16、10、6%。據中泰證券估算,製造業的減稅規模超過1千億元,汽車和家電及電子行業的受惠程度較大。
還將擴大面向中小微企業和初創企業增值稅優惠稅率(3%)的適用對象,以及對高科技企業進行增值稅退稅。此前,企業在創業之初虧損時,不扣除與採購相關的稅金部分,增值稅實際負擔較重。今後將退還企業稅金,用於研發和購買設備。
大規模減稅背後的兩大危機感
中國實施大規模企業減稅的背景之一是與美國日漸激烈的貿易摩擦。中國考慮通過此舉為因美國制裁受到打擊的中國中興通訊(ZTE)等高科技産業提供支援。另外似乎還有對抗美國川普政權實施的大規模企業減稅,希望以此防止工廠向海外轉移。
中國國務院4月下旬敲定了包含7大項目的減稅政策。這是繼3月底決定的增值稅減稅之後的又一舉措,此次減少了中小微企業和高科技企業的企業稅負。
值得注意的是,虧損企業可將虧損金額結轉到下一年度以後,從而減輕企業稅金的這一制度上的擴充。虧損金額結轉期限由最長5年延長到了10年。國務院相關人士解釋説,「這不是臨時決定的政策」,但這一解釋缺乏説服力。因為其適用對象僅限於高科技企業。
相反,此舉被認為主要考慮的是通信設備廠商中興通訊(ZTE),因其4月份受到美國政府禁止與美國企業交易的制裁。估計中興的零部件供應已經停止,處於停産狀態。延長至10年的虧損金結轉期限似乎就是針對美國的7年制裁而設定的。
中國政府對中興通訊抱有強烈的危機感。
「中興的應對十分愚蠢和被動」,從中興的主管部門洩漏出來的報告令人震驚。報告還提到「制裁的打擊可能不只是中興,還會波及通信公司等大型國有企業」,對可能産生的相關影響敲醒了警鐘。
![]() |
中興位於廣東省深圳市的總部工廠 |
中美在5月3~4日就貿易問題進行了正式磋商。中方在磋商中明確提到中興,要求美國放寬制裁。中國對美國司法部將要調查的華為技術的前景也感到擔憂。毋庸置疑,減稅政策的背後正是意在對這兩家企業提供支援。
另一個是對「川普減稅」的危機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