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否贏得全球營商環境競爭?
2017/06/06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金堅敏: 近十年來,中國經濟增長連續放緩,逐漸進入增長的「新常態」。儘管較強的消費增長及政府在基礎設施領域擴大投資支撐了穩定增長,避免了經濟大起大落,但是,近年來企業投資意願趨弱,特別是佔投資六成以上的民間投資投資乏力不僅拖累了GDP的當期增長、也影響到未來發展所需的前瞻投資。實際上,中國國內民間投資的增長率已從30%以上跌至5%以下的窘境。從外部環境來看,世界金融危機以來,特別是近年來,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反全球化思潮抬頭,跨國企業對外投資來自國內輿論制約,全球直接投資增長放緩;同時,各國通過提高營商環境等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吸引外資的競爭加劇。由於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勞動力成本上升快,再加上來自全球招商引資競爭,儘管跨國企業對華直接投資仍維持在1300億美元左右的高位,但近五年來投資額增長有限。
中國政府及社會已意識到本國經濟及企業活動所面臨的困境和壓力,通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政策措施以增加企業活力、促進創新活動及經濟的新存代謝、以此提高生産效率並提升經濟的潛在增長率。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商事制度改革」及「多證合一」改革措施已帶來全社會的創業熱情,2013年和2017年一季度的月均新增登記企業數從20.86萬家倍增到41.83萬家(2014年為30.4萬家、2015年為36.16萬家、2016年為40.1萬家)。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美國月均新增企業5.6萬家(美國商務部:「Business Dynamics Statistics」)、日本2016年度不到1萬家(厚生勞動省「雇用保險年度報告」)。
儘管中國的新增企業統計中,存在許多僅完成商事登記而無實際業務的「空殼公司」,中國的創業的活躍程度大大高於日本、也不亞於創業創新領頭羊:美國。然而,近年來有關「實體企經營難」、「福耀玻璃跑路」、「死亡稅率」等話題興起了近於白熱化的爭論。從這些爭論可以看出中國産業界對國內經營環境的抱怨有所增加;而在華歐美日商會的年度報告等也透露出對中國經營環境的擔憂(例: 在華美國商會「2017 Business Climate Survey」、歐盟商會(北京)「China Manufacturing 2025: Putting Industrial Policy Ahead of Market Forces」 )。
|
|
儘管中國國內有關實體經濟經營環境的負面討論及歐美商會對中國外資政策及經營環境的擔憂其客觀性及對政策的解讀有待進一步客觀公正的科學驗證。但是,世界銀行每年對全球大部分經濟體的經營環境開展大規模調查,並相對客觀地發佈「營商環境報告」(Doing Business)供各國政府改進政策及産業界選擇投資提供參考。
一些國家(如日本、越南)也對標次報告中的內容改善營商環境,爭取排序的提高。如,日本政府於2013年6月發佈「日本再興戰略」明確到2020年將日本的經營環境排名從2012年已開發國家中的第15位提升到第3位。儘管日本在經營環境方面作了很多努力(如改革公司制度、降低法人稅等),到2016年不升反降至第26位(已OECD國家排名)。這只能説明水漲船高,其他OECD國家的經營環境改善速度快於日本。越南也對標世界銀行的「營商環境報告」等,從2012年開始每年發佈政府令提出本年度改善營商環境的目標。
關於中國的營商環境,在世界銀行的最新調查排名中中國處於190個經濟體中排名78位(參照圖表)。從已往評價排名來看,通過各方努力中國的營商環境已從10年前的108位(2006年)提升到目前的78位,成績可嘉。但最新的排名不僅與發達經濟體還有很大差距,也落後於許多新興國家。仔細分析分項評價就可以發見,中國在房地産登記、資金獲取、合同執行、破産處理等領域制度及環境效率比較好,而在開業、建設許可、小股東保護、納稅以及貿易方面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改善。
目前,在開業方面,中國政府在大力推進「多證合一」等改革措施,同時如能大幅壓縮辦證時間等,此項評價就會等到大幅提升。而保護小股東方面的制度安排得以制定落實,想必評價提高有望。貿易方面主要在較少通關手續及加快通關時間等,中國已在加快全國海關聯網工作及簡化通關手續,該項的評價改善也指日可待。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