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重點尖端領域加速投資研發
2019/01/03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與荷蘭學術資訊企業愛思唯爾(Elsevier)合作進行的調查顯示,在30項前端技術主題中,中國在23項中佔據首位。按電池、生物等尖端技術研究主題排名,在80%的領域位居首位的中國正在加速推進研發投資。尖端技術研究關乎未來5~20年的産業競爭力,中國注力的研究主題與高科技産業培育政策「中國製造2025」重疊。中國可能在多個研究領域壟斷市場,估計美國對中國的警惕感將進一步升溫。
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的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統計,2016年中國的研發投資額達45萬億日元左右,逼近美國的約51萬億日元。據愛思唯爾公司(Elsevier)調查,論文數量方面,2017年中國為51萬篇,較5年前相比增長27%。美國為56萬篇,較5年前相比增長5%。
![]() |
|
中國通過産業升級政策「中國製造2025」設定了新一代資訊技術和新能源車等10個重點領域。力爭強化研究實力,2025年邁入世界製造強國行列,2049年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從此次調查可以看出,中國佔據優勢的研究主題與「中國製造2025」提出的重點領域相吻合。
電池相關的研究將為純電動汽車(EV)、便攜終端、支撐未來基礎設施網路的感測器和設備等提供電源。半導體研究將有助新一代通信標準「5G」通信設備的開發。
新材料的研究將支撐航空航太等製造業的低成本化和高功能化,醫療研究將推動劃時代的癌症治療。可以説中國為實現製造強國的目標,著重在電子設備、醫藥品和航空航太等高科技領域推進研發。
不少觀點認為,雖然中國現在是生産家電和汽車等産品的「世界工廠」,但是零部件等核心技術仍握在歐美和日本手中。了解中國政策的大和綜研主席研究員齊藤尚登表示,「中國為了在進口依賴度較高的領域也實現自主採購,正在集中向高科技産業的研發投資」。
中國之所以如此注重研發是因為大學和企業推進的研發將成為新産業的萌芽。從學術性的基礎研發入手,經過旨在推向實用化的應用研究,最終作為産品和服務普及。中國力爭通過長年的研發獲得專利和技術實力、積攢力量,從而為産業化打基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