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二季度增長3.2%,由負轉正
2020/07/16
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16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4~6月的國內生産總值(GDP)為實際增長3.2%(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後)。生産和投資恢復,GDP在二季度轉為正增長。中國控制住新冠疫情,在已開發國家之前恢復為正增長。
![]() |
北京街頭(REUTERS) |
中國1~3月的實際GDP同比下降6.8%,自1992年開始公佈季度增長率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中國在3月中旬控制住疫情擴散,避免了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
4~6月的環比實際增長率(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為11.5%,由1~3月的-10.0%轉為正增長。換算為年率後,增長率為55%左右。
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16日除GDP外,發佈了其他統計數據。
![]() |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月同比下降1.3%。降幅相比1~3月(下降8.4%)有所收窄。6月單月比上年同月增長4.8%,增速高於5月(增長4.4%)。汽車、半導體和鋼鐵等的生産正在復甦。
顯示工廠和住宅建設等的固定資産投資1~6月同比下降3.1%,降幅比1~3月(下降16.1%)收窄。中國的公路和鐵路等基礎設施投資1~6月下降2.7%,降幅比1~3月(下降19.7%)大幅收窄。房地産開發投資1~6月增長1.9%,和1~3月(下降7.7%)相比轉為增長。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月同比下降11.4%。降幅與1~3月(下降19%)相比收窄,但相比生産和投資,消費的復甦遲緩。6月單月比上年同月下降1.8%。電子商務表現強勁,1~6月中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7.3%。
一方面,外需恢復遲緩。1~6月出口(美元計價)同比下降6.2%。與1~3月(減少13.3%)相比降幅收窄,但恢復速度緩慢。新冠疫情在全世界擴大,今後的復甦也難以指望。
中國時隔2個季度實現了GDP正增長,但就業和消費的改善推遲,缺乏像2008年雷曼危機時那樣拉動世界經濟的強勁勢頭。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原田逸策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