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25 星期三

  • 0416

  • 搜索
Home > 中國 > 政治/社會 > 中國「南水北調」難消污染擔憂

中國「南水北調」難消污染擔憂

2014/12/15

PRINT

  中國構想多年的「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已於12月12日竣工,這一長約1432公里的工程可將中國南方長江流域的水資源輸送到首都北京等北方地區,利用南方充裕的水資源緩解北方長期持續的缺水問題。但是,很多觀點指出,水源地和引水渠道等都正在受到污染,能否保證水質令人擔憂。

  作為國家級的「南水北調」項目的核心,中線工程于12日下午開始通水。利用大運河連接長江下游和天津市的「東線」已於2013年底開通,隨著中線投入使用,南水北調的建設項目將暫時告一段落。

  中線和東線投資合計約為人民幣2500億元。將長江上流和黃河上流連接起來的「西線」工程還處在調查論證階段,尚未開工建設。中線利用河南省和湖北省交界處的丹江口水庫截斷了長江的支流漢江,將漢江水引向北京,進而通到相鄰的天津。

  丹江口水庫面積約為1000平方公里,達到日本最大湖泊琵琶湖的約1.5倍。在中線,每年將向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省市供應95億立方米水資源。計劃提供可滿足約6000萬人的飲用水,還將用於工業、農業用途。

  其中向北京的供水每年將達到12.4億立方米,相當於北京市用水需求的約四分之一以上。據新華社報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評價稱,「南水北調工程是實現我國水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

  1952年,毛澤東為解決北方缺水問題提出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的構想,這成為了南水北調的契機。中國政府從2002年開始陸續建設中線和東線工程。

  南水北調雖然可能在解決北方用水短缺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但只有少部分人認為這將起到決定性作用。問題之一便是水污染。在丹江口水庫的上游,分佈著礦山等,並且「南水」通往北京的途中要流經廣袤的華北平原,期間被認為將有生活污水等滲入。

  新華社12日也在題為《世界最大調水工程能否破解華北「水荒」?--聚焦南水北調中線通水四大熱點》的評論文章中提出了「遭遇污染時怎麼辦?」的問題。要想讓水質維持在可供北京等使用的水準,處理費用估計會非常龐大。

  也有觀點認為,「北京及天津人口增長速度飛快,用水需求本身已經超過了工程開工時的預測」(熟知水處理問題的環境技術顧問)。如果包括節水在內的綜合對策沒有進展,距離構想提出已經超過60年的這一巨大項目可能會無法充分發揮其作用。

  中國政府相關部門似乎考慮過邀請習近平主席等出席竣工儀式,但最終選擇了平淡報道。
 
  (山田周平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4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2
投票總數: 18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