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連的「維斯之家」 |
中國65歲以上的人口比例雖然已經超過10%,但老齡化對策仍然遲緩。特別是護理服務,處於趨近空白的嚴重狀態。作為對策,中國計劃把全國約2.3萬社區服務中心改造成日間照料中心。但日間照料中心的普及尚需時日,中國人安心過老年生活的願望似乎依然遙遠。
在遼寧大連的照料中心「維斯之家」,近10位老人正在跟著日本的廣播體操活動肢體。白天,老人還可以在這裡享受營養均衡的飲食以及洗浴等服務。
為預防老人跌倒摔傷,該中心在牆上安裝了扶手,並採用了圓角桌椅。除了在床上加護欄以外,地面也沒有臺階,方便輪椅移動。
「維斯之家」是由大連市將社區服務中心委託給民營企業後,由日本埼玉市的護理公司維斯福祉於2014年12月開始試運營。該公司的當地法人大連維斯福祉貿易公司總經理姚楓表示:「(維斯之家的)工作人員受過護理教育,設備、服務都和日本沒有區別」。
社區服務中心配備有圖書館、乒乓球桌、麻將室等設施。雖然使用者主要為退休人員,但也僅限健康人士,不包括有癡呆症等需要護理的人員。
受1979年實施的「獨生子女政策」影響,中國的出生率低下。近年來,隨著少子老齡化現象不斷加劇,中國的生育年齡人口從2014年開始出現負增長。老齡化率也於2014年超過10%,預計到2050年,每4人中就有1名老人。老人對策已成為緊迫課題。
因此,中國制定了「9073」的養老服務模式,即從2000年開始,居家養老佔90%,社區養老佔7%,機構養老佔3%。在採用民營和外國資本促進建設養老院的同時,開啟了社區兼備護理服務功能的模式。
然而在2萬多個社區中,目前一大半還只有麻將室等。雖然大連市內有225處社區服務中心,但像維斯之家這樣的社區卻只有1處。「認識」、「人才」、「政府支援」的不足是阻礙普及的主要原因。
中國人認為老後應由親屬照顧的觀念很強。很多中國人認為不在家照顧有癡呆症等疾病的父母很丟人,護理相關人員表示:「即使日間照料等能活動肢體,緩和症狀惡化,也不能被人們理解」。
另外,人才不足的問題也較嚴重。目前,缺乏專業知識的保姆和農村打工女成為護理行業的主力軍,大多沒有接受過系統教育。由於即使不在學校學習也容易找到護理工作,加上家長不希望子女從事這項工作使護理人才不足的問題更加嚴重。
政府也並未完善護理保險制度,而且能全額負擔社區養老的人也較為有限。老年福祉專家、大連交通大學資訊管理學院副教授賈素平指出:遼寧省內的經濟規模、老齡化速度等具有差異,不能使服務統一。
老齡化快速發展將成為削弱經濟活力的原因。人口最多、全球第2大經濟體的中國將如何應對?中國老齡化社會即將到來。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大連 原島大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