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中國 > 政治/社會 > 中國「鵲橋」中繼衛星升空 探月計劃更進一步

中國「鵲橋」中繼衛星升空 探月計劃更進一步

2018/05/21

PRINT

  中國5月21日成功發射了用於地球與月球背面通信的中繼衛星。中國力爭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航太強國,計劃2018年底全球率先讓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由於2017年的火箭發射相繼失敗,中國的月面探測計劃陷入停滯,隨著此次的發射成功,計劃重新向前推進。

       

為實施月面探測計劃而發射的通信衛星(5月21日,中國四川省衛星發射中心、XINHUA-KYODO)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5月21日清晨5時28分發射了「長征4號」火箭,25分後將攜帶的「鵲橋」通信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中國計劃年底使「嫦娥4號」月面探測器在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地球與月球背面的通信極為困難,需要經由通信衛星進行中繼。此次衛星發射成功,是月球背面探測計劃的前提條件。

  

  中國媒體報導稱,月球背面難以受到來自地球的電波等的影響,因此能更加深入地獲得月球表面的地質和資源等資訊。此外,此次發射的通信衛星很有可能被用作連接地球與月球表面通信的主幹網。

   

  對於力爭成為航太強國的中國來説,月面探測是最重要的計劃之一。中國2013年成功使「嫦娥3號」月面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著陸,成為全球第3個抵達月球表面的國家。有分析認為,中國希望通過全球率先在月球背面著陸彰顯威信。

      

  2017年,中國發射「長征5號」大型火箭時遭遇失敗。中國原計劃2017年11月通過長征5號發射「嫦娥5號」月面探測器,帶回部分月球土壤,但預計將推遲至2019年。在月面探測計劃出現停滯的背景下,此次的發射被認為不容有失。

  

  中國力爭到2030年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航太強國,計劃2022年前後建成宇宙太空站。5月17日,中國剛剛成功發射首顆民間商用火箭,還開始研發能在地球和太空之間多次往返的中國版太空梭。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多部田俊輔 北京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2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3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