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液晶電視而風靡一時的夏普將何去何從?夏普日前發表2014年財年(截至15年3月)的財報,由於液晶事業低迷,最終虧損2223億日元,同時夏普提出了中期經營計劃。
為強化財務基礎,夏普從瑞穗銀行、三菱東京UFJ銀行得到總額2000億日元的金融支援,夏普將推進企業裁員,實施日本國內3500人左右的自願離職,並將變賣在大阪的總部大樓。
夏普通過這次銀行支援,可以説避免了當前面臨的資金困境,但是並沒有把握僅憑此就能復甦。
液晶作為夏普的核心産業,是典型的資本集約型事業。若無鉅額持續投資,將在競爭中敗北。仰仗銀行支援的夏普果真能通過液晶成功嗎?
雖説如此,夏普還沒有可代替液晶作為「企業形象」的事業和技術,夏普將來的發展方向也很模糊。
夏普的迷茫對其他日企來説應該是反面教材。
迷茫的原因之一是領導層混亂。2011財年(截至2012年3月)夏普危機浮上水面。那時出任的社長僅1年就卸任,換為目前的高橋興三社長。當時夏普領導層被指統籌性差,難以制定企業方向。
其次的原因是時間的浪費。企業陷入危機後,員工和企業的意識發生變化,一般難有的徹底改革和裁員也成為可能。日立製作所和松下也曾經嚴重虧損,甚至超過夏普,但這兩家企業利用這「危機彈簧」實現了快速重建,然而夏普卻沒有抓住機會。
第三個原因是企業雄厚的經濟實力。索尼的電子事業持續萎縮,但金融商業等高收益業務的補給支撐了企業。是否擁有盈利項目將很大程度上左右企業安定性。
夏普曾經讓帶相機的手機成為暢銷商品,曾經是家能夠讓商品大放光彩的企業。正因為夏普曾經在牽引日本電子産業上有特殊的存在感,夏普的重建之路受到關注。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