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社評 > 安倍完成的和未完的日本政治改革

安倍完成的和未完的日本政治改革

2022/07/20

PRINT

      丸谷浩史:首相官邸主導制和眾議院的小選舉區制度——這兩套體系是日本平成時代和1990年代政治改革的核心。最有效地利用這兩套體系並使其趨於完善的正是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資料圖)

  

      吸取第1屆內閣和民主黨政府失敗的教訓

    

      日本政治改革的出發點是改變龐大的自民黨派系和花錢過多的政治。在中選舉區制度下,自民黨一黨可以有3人甚至4人當選,從而産生派系。如果改為自民黨只能有1人當選的小選舉區制度,就能消除派系的弊端,也不需要為了在總裁選舉中獲勝而花費鉅額資金培養幹將。這正是實現日本選舉制度改革的原點。如果自民黨為1人當選,那麼對抗勢力也只能團結在一起,從而為可以實現政權更疊的兩大政黨制鋪平道路。

 

      小選舉區制度允許領導層獨裁,阻礙自由討論,兩大政黨制並不適合日本——1990年代初,反對派擺出了展開爭論的陣勢。安倍和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站在了反對的一邊。兩人先後成為首相後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一制度,也是因為他們曾經站在反對的立場非常深入地了解了該制度的優缺點。

 

      安倍作為官房副長官、官房長官、自民黨幹事長,近距離目睹了小泉的政權運營。在第1次擔任首相時,安倍曾試圖修正軌道,讓郵政民營化的反對派恢復黨籍。不過,他僅在短期執政後辭職。經過一段時間的“蟄伏”再次上臺時,安倍主動避免重走民主黨政權的失敗之路,而是變身為充分利用首相官邸主導體制和小選舉區制的首相。

    

      巧妙利用“人氣、解散權、人事任命權”

    

      首先,在小選舉區制度下,需要保持較高的內閣支援率。為此,安倍將被稱為“岩盤”的支援層定為3成,並將其作為防線,採取了將保守派的支援維繫到最後的作戰策略。作為起步衝刺的舉措,他在選民非常關心的經濟方面提出了“安倍經濟學”,除了極為有限的幾次例外情況,安倍的政權運營持續保持4成以上的支援率。

 

      其次,安倍抓住最有效的時機行使了解散權。他曾説“解散的時機,就是取勝的時機”。如果在野黨團結一致,在1比1的小選舉區制度下,失敗風險就會增大。他一直通過被稱為“官制漲薪”的政策等,誘使在野黨分裂,防止他們團結一致,這也是日本自民黨和公明黨兩個執政黨取勝的秘訣。

 

安倍一直起用麻生太郎(右)擔任副首相兼財務相(2013年,首相官邸)

      第三是,利用許可權集中于黨首的特點,進行巧妙的人事安排。安倍基本上對內閣成員“逐個擊破”,表面上也不詢問派系的意向。兩名固定的內閣成員是副首相兼財務相麻生太郎和官房長官菅義偉。自民黨幹事長一開始由競爭對手石破茂擔任,然後是政策和信仰與安倍不同的自由主義者谷垣禎一,最後是老練的二階俊博。並沒有偏重大派系或者刻意保持派系均衡。最終使人事權掌握在安倍1人手中,沒有給黨內政敵留下可乘之機。

    

      疫情暴露出首相官邸主導體制的弱點

 

      安倍在每個方面都吸取了自己第1次擔任首相時的教訓。歷經7年零8個月的第2屆安倍政府與動不動就把自己的理想和好惡放在優先位置的第1屆安倍政府不同,大力突出了現實主義的一面,因而取得了成功。

 

      這位平成改革的完成者再次離開首相官邸,也是因為新冠疫情擊中了首相官邸主導體制的弱點,包括危機管理方式,以及與地方自治體首腦的關係等。對於讓地方自治體首腦們服從“某天突然發生的危機”的相關安排的必要性,平成改革和1990年代的改革都沒能著手解決。基本沿襲安倍政權做法的菅義偉政權也未能克服同一弱點。

安倍在記者會上表明辭職意向(2020年8月,首相官邸)

  

      岸田文雄政權在政策決定上選擇了協調體制而不是首相官邸主導體制,在人事上採取了派系均衡型策略,這種做法也是吸取了安倍和菅義偉政權的教訓。如果加上參眾兩院選舉結束後在野黨弱化、多黨化的現象,就會給人仿佛回到中選舉區制度時代的“1955年體制”、在自民黨內實現了“疑似政權更疊”的印象。

      

      危機時代需要新的領導體制

    

      不過,日本的眾議院選舉制度並沒有在小選舉區制下發生改變,派系的實力要比當時弱得多。如果與安倍政權和菅義偉政權的做法相悖而行,政權運營也不會順利。

    

      最了解這一點的也是卸任首相後的安倍。看透在野黨的衰弱和向“1955年體制”倒退的安倍,巧妙地利用自己是最大派系的首腦這一點,在人事和政策兩方面提出了更強烈的要求。這也是安倍作為“派系政治家”的本能,在擔任父親安倍晉太郎的秘書時,他經歷了當時最大派系田中和竹下派的鼎盛時期。自民黨內部出現被在野黨奪取政權的擔憂時,一種心理髮揮了作用,那就是現在不是內訌的時候,應該在總裁兼首相的領導下團結一心。一旦這種擔憂消除,黨內變成疑似政權更疊的狀態,推進派系均衡型和協調型政治的話,重視大派系的意向也就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對舊派系政治和小選舉區制度的利弊瞭如指掌,根據當時的政治情況採取行動,這就是安倍在政治上採取的做法。

   

 辭去首相後,安倍作為自民黨最大派系的一把手呼籲進行改革(安倍會長(中)等人在清和政策研究會(安倍派)聚會上乾杯,2021年12月,東京都港區)

     

      被稱為“安倍1強”的首相官邸主導型安倍政治是日本平成時代和1990年代改革的完成形態,安倍的退場也表明瞭一個事實,那就是30年前開始的改革已經不符合時代的要求。繼動搖全世界的疫情和之後爆發的俄烏衝突,這些事態又給日本提出了旨在應對突發危機的新領導體制的應有方式、領導人論。目前,台灣有事的可能性在日本被廣泛提及,包括在真正發生危機時進一步加強首相官邸主導體制的策略,失去安倍的日本政治到了應該重新考慮一系列改革的時候。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丸谷浩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258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3
投票總數: 489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