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15年第二季度(4~6月)國內生産總值(GDP)除去物價變動影響實際比上年同期增長7.0%。增長率與第一季度持平。雖然達到了今年「7%左右」的增長目標,但消費疲軟,股價下跌對經濟的影響也令人擔憂。
6月中國新車銷量同比減少2.3%,連續3個月低於上年水準。銷量明顯低迷。6月的貿易統計數據顯示,進出口總額連續4個月低於上年實際水準。
一方面,單從6月來看,工業生産出現復甦跡象。住宅及房地産領域,銷量也局部出現增加。話雖如此,但目前仍處於庫存整理階段,在喚起新房地産投資方面仍然表現乏力。
因6月中旬股價急速下跌而趨冷的消費行為被認為今後才能在數據上體現出來。這可能再次拖累企業生産,對企業收益構成壓力。
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7月15日表示,雖然「國內經濟下行的壓力還是比較大」,但同時強調稱「整個經濟實現了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走勢」,顯示出認為下半年中國經濟極有可能好轉的想法。超出預期的中國經濟減速將波及高度依賴中國的亞洲各國的經濟。這是需要加以注意的事態。
在中國的股票市場,個人散戶的投資正在增加。但因股價暴跌,大多數股民的資金嚴重受損,有可能將矛頭指向政府。擔心社會出現不穩定的中國領導層要採取一切措施來維持金融市場穩定。金融當局實施的降準、降息舉措也是響應這一號召。
作為代表性指標,上證綜合指數一度暴跌後,又開始回暖。不過,在7月15日GDP數據發佈後,再次下挫。這一系列的動向也是市場的自然調整,反映出了企業業績的增長乏力。人為的股價維持政策效果有限,最終可能只是把問題向後拖延而已。
中國領導層提出經濟「新常態」。力爭實現可持續發展,而非確保此前的兩位數高增長,這一方向性是正確的。
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的是遵循自身提出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一原則,穩步推進結構改革。這就需要拿出可預防整體經濟滑坡的機動性舉措,而非過度干預股票市場。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