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首都北京遭遇了嚴重的大氣污染。12月7日北京首次向市民發佈「紅色警報」,這是空氣污染警報中最高的一級。
繼「十一五規劃」和「十二五規劃」之後,對於2016年起的「十三五規劃」,中國也顯示出重視環保對策的姿態。白天仍昏暗的北京空氣拷問的是環保對策是否具有執行力和實效性,而不是僅僅是喊口號。
北京當局的觀測數據顯示,從11月下旬開始到12月初,對健康有不良影響的「PM2.5」濃度有的日子甚至超過了1立方米600微克。
這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值的20倍以上。即使從遠遠低於國際標準的中國標準來看,也達到標準值的8倍以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11月甚至出現了PM2.5達到1立方米1400微克的日子。
從全國來看,面臨水質和土壤等危機的地方也比比皆是。中國政府也承認在經濟快速成長的同時,環境嚴重惡化,中國領導層在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中提出了嚴格的目標,致力於實施環保對策。
結果,以硫氧化物的排放量為例,近年來被認為正在減少。不過,像北京的大氣污染那樣,有些地方眼看著在惡化。中國需要在下一個五年規劃中,專注於拿出環保對策的成果。
關鍵之一在於官員的意識改革。在中國現在的體制中,如果掌握實權的官員們不提高對環保的敏感度,將難以改善環境。可以説這個問題將考驗借助反腐敗運動震懾官員的中國領導層的真正手腕。
另一個關鍵或許是資訊的自由流通。如果繼續壓制聲音和媒體報道,官員們將易於掩蓋不利於自己的資訊。
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COP21)召開之際,中國提出了2030年之前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新減排目標。已成為世界最大排放國的中國的環保對策將左右地球環境的走向。作為試金石,必須關注中國下一個五年規劃。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