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系統的健康度愈發受到質疑,已成為了世界市場的不安定因素。不透明的投機資金快速膨脹,引發了相當一部分資金可能淪為壞帳的擔憂。
中國政府正在加強對此類資金的監管。這雖説是讓金融系統健康化必不可少的舉措,但如果行動缺乏考慮,反而會招致更加動盪的局面。因此,在分寸上需要嚴加掌控。
不安定的源頭出在名為「影子銀行」的資金流。其中包括了不經過受到嚴格監管的銀行開展的金融交易,也就是名為「理財産品」的高回報率投資商品,以及企業直接相互貸款的委託貸款等。
中國銀監會披露截至3月底理財産品的餘額已經達到8.2萬億元。相當於2012年名義國內生産總值(GDP)的約16%。影子銀行整體的規模當然更加龐大。
按照推測,這些資金相當一部分流入了投機性的房地産開發等領域,但實際情況不得而知。有觀點指出影子銀行與雷曼危機的元兇——次級抵押貸款相似,如果置之不管,可能會給整個金融系統帶來振盪。中國政府強化管理可謂是理所當然的舉動。
但是,在上半年即將結束的6月下旬,上海的銀行間拆放利率(隔夜)達到了異常的13%,這意味著如果監管不慎,影子銀行會造成金融系統短期出現不穩定的情況。
為此,銀監會轉而採取靈活姿態,順利渡過了上半年,在目前這樣的機動反應還依然重要。倘若監管過度,出現像雷曼危機那樣激烈的調整,不僅對中國,對於世界經濟都將是沉重打擊。
影子銀行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在於改革的停滯。對於銀行貸款和存款利率的限制、貸款向國有企業傾斜——這些都存在令不透明資金膨脹的因素。中國現在需要做的應該是在強化監督的同時,推行利率自由化,通過改革,創建更加透明的制度。
影子銀行的快速擴大源自於雷曼危機之後中國政府大膽的經濟刺激政策。可以説,這次的金融動盪凸顯了過度依賴投資的經濟增長的局限性。經濟發展從「量的擴大」向「質的提升」的蛻變又迎來了新一輪的考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