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官員鼓吹説,世界所有的古代文明流傳至今的只有中國文明。我不知道這些人做這樣的判斷的依據何在?今年是文革發動50週年,文革結束40週年,過去的50年,中國人自己革了自己文化的命,怎麼還有自信鼓吹中國古代文明被繼承下來?
日本人用漢字發明瞭很多新詞,其中之一就是根據溫度、濕度、高度、濃度等發明瞭「民度」,中國沒有「民度」這個詞,所謂的「民度」,用中國話説就是國民素質。一個文明的國度,其國民素質應該是非常好的。但是,我們看看今天中國的國民素質,不要説草根百姓,就看看那些高級官員很多人開口就是粗口。自上而下,從官到民,不講信用,互相欺騙。整個市場充斥多少假貨?學校裏舖塑膠跑道,原本是為了通過健身提高學生的體質,可廠家非要在裏面加上有毒元素,這應該不是技術問題。不要説綜合國力,就説綜合國民素質應該説還處在發展中階段,極其落後。
經濟要持續發展,文明有待提高,但促進經濟發展和提高文明程度有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那就是需要有充分的自由空間。過去的60多年,中國的文化遭到嚴重的禁錮,太少創作的自由,怎麼可能産生輝煌的文明?整個毛澤東時代的27年,幾乎沒有任何膾炙人口的文藝作品問世。我不知道有多少年沒有看過中國的電影和電視了,我不看春節聯歡晚會,但我通過觀眾的評論知道其有多麼糟糕。曹禺解放後沒寫過劇本,老舍跳河自殺了,馬連良也死了,傅雷夫婦在家自縊身亡,自北島以後就沒有像樣的詩人出現。
改革開放就是給中國人和到中國來的外國人一些自由空間,這是中國經濟得以起飛的主要動力所在。經濟發展絕對不是政府管理得好,也不是政府領導得好,是政府放權讓利的結果。但即使改革開放以後,對文化的禁錮一直沒有放鬆。80年代初,全國上下都在批判一個叫白樺的文學家,批判所謂資産階級自由化。
軍事力量是用武力威脅別人,要別人怕你;經濟發展使國民佔有更多的財富;只有文明和文化才能讓人民內心豐富,讓外國人對你尊敬,而不是害怕你。中國和工業國家的真正差距不在軍事和經濟發展上,而在文明程度和文化水準上。中國應該給文化發展以更多的自由空間了,否則經濟即使發展了充其量只能造就一批土豪。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柯 隆 簡歷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出生於中國南京。86年畢業於南京金陵科學技術學院日本專業,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