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外國觀光客不到中國去爆買?
2017/02/17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都説中國經濟處在轉型期,所謂降低對外需的依賴,刺激內需。什麼叫內需?外需説的是中國生産的商品需要大量出口,現在,中國的産能過剩,外國不需要這麼多中國商品,所以,中國要把商品賣給中國人,在國內消費就叫內需。觀察中國人的消費行為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比如,來日本購物的中國觀光客買了很多中國製造的日本貨回中國。這是為什麼?
|
|
我跑去問這些中國來的觀光客:「你們為什麼來日本買中國製造的日本貨?」他們幾乎所有人都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在中國買不到這麼讓人放心的商品。而且,日本比中國便宜。」聽到他們斬釘截鐵的回答,我不由自主地發愣!我一直在問:為什麼?
同樣在中國生産的日本貨,為什麼中國人就對國內賣的商品不放心?把這些商品運到日本來,應該零售價裏含有運輸費,日本的賣價比中國的貴才是,他們為什麼説中國的比日本的貴呢?
去年11月回南京,偶有機會跨入百貨公司,看了看衣架上的衣服和標價,我大吃一驚。首先是標價,一件年輕人穿的便裝大衣約3000元,我對店員説:瘋了!無論從樣式設計到布料質地都不該是這個價錢。去年去紐約,逛商店,遠比我在南京看到的衣料高檔得多,但價錢要便宜3-4成。如此扭曲的價格,中國如何刺激消費呢?我越想越不明白。我建議中國主管商業的高官沒事別總坐在辦公室裏開會,抽空去逛逛商店。
根據日本公佈的統計,2015年到日本來旅遊的外國人約2000萬人,其中每四個中有一個中國人。也就是2015年來日本觀光的中國人約500萬,説多不多,説少不少。2016年到日本觀光的外國人增加到約2400萬人,其中中國人約600萬。一年增加2成,夠快的。
那麼,同期有多少外國人到中國去旅遊呢?
根據中國的出入境統計,一年到中國的外國人約2500萬人,不含港澳臺同胞。這其中很多是持工作簽證來回中國的,實際到中國觀光旅遊的約800萬。我又要問:為什麼?旅遊觀光業是服務業最容易發展,也容易帶動就業和內需。
我們可以比較中國和日本,中國的旅遊資源絕對不比日本的旅遊資源少,那麼為什麼外國人不到中國去旅遊。中國是世界工廠,為什麼在中國不能提供給國內外消費者最廉價最優質的商品呢?百思不得其解。
80年代,發展旅遊的一大瓶頸是涉外酒店太少,交通不發達。現在幾乎所有1、2線城市都有世界著名的連鎖酒店,且大部分是4星和5星級高級酒店,可能因為入住率低,這些酒店的價位並不高,房間面積大,附屬設施,比如健身房等都很先進。大部分觀光旅遊酒店都提供免費早餐,餐飲業應該是中國的強項。
我們再來看看日本的旅遊資源。日本有的,中國沒有的,我想來想去可能就是富士山了。日本的酒店,好一點的都比中國貴,便宜一點的,房間都不大。那麼,為什麼有那麼多人來日本旅遊,而不到中國去呢?
我可以就此寫一篇10萬字的論文,提交到國家旅遊局。當然,他們可能不會看,因為很少有人把它當事業來做。
首先,什麼是旅遊?可能很少有人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大部分人的回答可能是:旅遊嗎,就是吃吃喝喝,玩玩,享受享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