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外國觀光客不到中國去爆買?
2017/02/17
也對也不對。去年去巴黎出差,抽空坐大巴參加自由行,恰巧有幾個中國來的同車,他們到了參觀文化景點就找地方吃飯,對文化不感興趣。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花冤錢來旅遊。在巴黎找一家餐廳,多好。
![]() |
東京街頭的中國遊客(資料圖、2015年) |
從這個事例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很多中國人並不明白什麼是旅遊。當然,旅遊嗎,其目的因人而異,有人為了買東西,有人是觀光,還有人是休閒靜養。比如去巴黎,就應該看看那裏的建築,美術品和雕塑,嘗一嘗正宗的法國菜和法國葡萄酒。要休假靜養可能尼斯是一個好去處。我曾經到尼斯住過一個星期,那叫享受。
旅遊業是服務業,不錯,但更重要的旅遊業是一個國家向外國人展示自己國家的文化,軟實力(soft power)的主要途徑。所以,旅遊業實際是文化産業,旅遊業不發達的國家實際是這個國家的文化不發達。我曾經和幾個日本人去昆明,接待單位帶我們去看民族舞蹈表演,不到10分鐘,我就出來了,他們問我為什麼不看了?我説:「你們這是在糊弄外國人。一個人還要200元門票。最終是你們在砸自己的飯碗。」我這話説的不錯。
遏止中國旅遊業發展的一個致命因素就是所有的景點都在收門票,而且,一年比一年貴。有的地方不讓收門票,他們就變相收。比如,要求你必須坐他們提供的車子。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當官的車子可以直接進入。靠山吃山的邏輯在中國人的血液裏早已根深蒂固。
結果我去一些景點,當地人告訴我,現在生意不好做。我想:這是你們自找的。你不善待自己的遊客,以後人家就不來了。
跟30年前相比,中國旅遊業的硬體應該説已經很好,很多地方不比先進國家差,差就差在軟體上,差在人的素質上。從中央到地方,旅遊業處在極其混亂的狀況下,去旅遊的外國人會覺得我這趟到中國的旅遊所花的錢不值。加之跟30年前相比,大氣污染嚴重了不知道多少倍。喜歡文物的遊客會發現中國人太不珍惜文物,會很痛心。與其痛心,不如眼不見為快。
![]() |
柯隆 |
應該説,對於喜歡中華文明的外國人來説,中華文化就是心往神逸的一種浪漫。但如果去中國所體驗到的都是遺憾的話,那麼還不如不去。今天的現實完全是我們自己造成的,管理不善的結果。我看到靠水吃水的地方,很多已經沒有水了,或者,那裏的水已經不能吃了。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柯 隆 簡歷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出生於中國南京。86年畢業於南京金陵科學技術學院日本專業,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