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路,從資源經濟向技術經濟轉型
2017/07/19
但是,我們不能期望房地産商持續引領中國經濟,普及型的家電其發展空間也有限。中國需要有一大批技術型企業嶄露頭角。為什麼中國的技術型企業露不了頭角呢?在企業層面,基礎性研究非常滯後,大部分企業都把資金投入到了應用性研究上。也就是把別人現有的技術拿來改良一下。其中有很多是山寨別人技術的「研究」。
中國人喜歡發明大口號,「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技術創新是技術精英的事,不可能有所謂大眾創新,如果一個國家,萬眾都去創業了,那還有人安於本職工作嗎?你非要把它搞成群眾運動,那結果一定是不了了之。我從心里希望中國人,特別是中國的官員少説大話、空話,多做實事。
![]() |
柯隆 |
其實,中國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改善技術創新的大環境,重要的是通過法制保護好智慧財産權,堅決杜絕山寨現象。我相信中央政府是反對山寨的,但到地方上去走一走就知道,假冒偽劣産品隨處可見。每年的3月15日,電視臺搞的打假活動完全成了一種秀,媒體可以發揮監督作用,但媒體不能代替司法。所以,創新也好,創業也罷,有一個獨立透明的司法體制必不可少。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柯 隆 簡歷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出生於中國南京。86年畢業於南京金陵科學技術學院日本專業,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