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叫停比特幣交易
2017/09/25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人和動物的區別在哪兒?以前的教科書上説,人會發明和使用工具,而動物不會。科學家的存在意義似乎總是在於顛覆人們的習慣性思維,動物學家發現靈長類動物也會製造和使用工具。但是,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發現和證明動物會發明貨幣,或交換獵物。動物有儲藏食物或獵物的習慣,比如松鼠會把一時吃不了的乾果埋在地底下。但動物不會跟別的動物交換獵物或食物。
歷史學家告訴我們,人類一開始也是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生活自給自足就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交換或交易,只有隨著生産率提高,也就是説人們能夠生産出剩餘産品(食物和衣物),於是人們就有了交換或交易的需求,人們把自己用不完或吃不了的東西拿去換取自己生産不出來的東西。比如生産糖的人可以把吃不完的糖換取自己需要的鹽。
|
當然,初始階段的交易還主要是物物交換。但隨著需求的多樣化,直接性的物物交換不太容易滿足人們的需求,於是就需要借助一個媒介,這就是貨幣。金融理論告訴我們,貨幣至少具備三種職能:價值尺度(價格),流通手段和儲藏手段。貨幣在其發展的歷史上,呈現很多不同形式,有些地方用海浬的貝殼作為貨幣,也有些地方用動物的骨頭和牙齒作為貨幣,後來這些代用貨幣漸漸淘汰,改用金屬貨幣(鐵錢和銅錢),也有直接用金銀等貴金屬作為貨幣的。到了近代,隨著造紙技術和印刷術的不斷提高,紙幣成了主要貨幣。比起以前的各種代用貨幣,紙幣的好處是方便。
當然,發行紙幣要有一個權威機構,這就是中央銀行。所以,紙幣也叫中央銀行券。從理論上説,中央銀行券是中央銀行的負債,過量發行紙幣,其結果一定是導致該貨幣的大幅度貶值,即通貨膨脹。另外,紙幣攜帶起來容易丟失,也不太方便。
過去的幾十年,世界上發展最快的是信用貨幣,也就是信用卡。信用卡和用戶的銀行帳戶直接連結,消費的款項直接從銀行帳戶劃掉,非常方便。但信用卡也有問題,就是可能有些人超額消費,導致其最終資不抵債,而不得不宣佈破産。
在中國人們較少使用信用卡,更多的可能是借記卡,借記卡和信用卡的最大區別是借記卡不能透支,有多少錢花多少錢,所以,陷入資不抵債的可能性較小。
隨著資訊技術的提高和網際網路的普及,貨幣的形式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新的貨幣形式就是數位貨幣和電子貨幣。其實,二者是一回事,其特性在於看不見摸不著,交易的主體可以互相不認識,更重要的一點是數位貨幣和電子貨幣並不一定是商品交易的媒介,其本身就可能是交易的對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