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的誤區
2019/05/10
要澄清一點的是美國要求中國保護智慧財産權並不是非禮。一部分中國企業肆意侵犯別的企業的智慧財産權,這不僅僅危害的外國企業的智慧財産權,更主要的是降低了中國企業技術研發的積極性。多國籍企業不傻,他們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專利,所以,大部分多國籍企業只是在中國生産,他們很少把核心技術拿到中國去,哪怕在組裝産品時需要把核心零部件拿到中國去,他們通常也是把核心技術裝在黑盒子裏,中國企業根本無法通過偷竊獲取他們的核心技術。退一萬步説,即使中國企業僥倖非正規渠道獲得一項尖端技術,也根本無法持續地把這項尖端技術進化提高。我們只要考察一下中國企業的普遍的技術水準就可以明白這一事實和其中的道理了。
所以,我一直認為保護智慧財産權不完全是有利於在華的外國企業,而更重要的是營造一個氛圍,讓國內企業能靜下心來研發技術,難到不是嗎?從某種意義上説,川普的要求其實在幫助中國企業安心下來搞好技術研發。
減少對國有企業補貼也是同樣一個道理。市場經濟的原則是公平競爭。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應該得到公平對待,因為他們都是納稅人。只有停止對國有企業的補貼,才能公平對待民營企業。
最後,回頭再談一下貿易不平衡的問題。長期來看,中美之間的貿易不平衡應該不是問題,因為隨著中國勞務成本的提高,很多中低附加價值的産業自然要轉到別的東南亞國家去,比如越南、緬甸。比如日本企業在華投資最多的時候有25000家,現在大約19000家,減少了6000家。但同時生産高附加價值的工廠比以前增加了,這就是産業結構的提高。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長期匯聚從低附加價值到高附加價值的全套産業結構,産業發展一定是一個取和捨的過程。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日經中文網觀點
![]() |
柯隆 |
柯隆 簡歷
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富士通綜合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出生於中國南京。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研究專題:開發經濟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