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鮮鮮鮮(59)日本人為什麼最愛「限定商品」?
2017/07/05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劉黎兒:生活在日本,身邊到處都是限定商品,期間限定、數量限定、季節限定、顧客限定、地點限定等,因為是限定,總是擔心會錯過這次良機就會買不到,忍不住就買了,即使明知這是一種「限定商法」,我也常會受不了「限定」就出手消費了;日本限定商品不僅食品等原本限定感強烈的商品,甚至連參拜寺院神社等蓋的朱印等,也出現許多限定版,日本各地隨時都有人為了「限定」在排隊,甚至還有人或業者組成搶限定商品的「使命(mission)團」呢!
![]() |
當地限定的kitty(凱蒂貓)商品 |
有些商品無法量産,稱為「限定」很有意義,像是有的名店,師傅不管生意多好,還是堅持要全數自己手工做,一天能出售的量很有限;像最近3年流行的奈良縣生駒市彈珠汽水糖果,淡粉及青色的「彩虹汽水糖」被稱為「夢幻汽水糖」;因為店主堅持自己手工調製,每天限量80袋,開門前就人有80多排隊;2014年3月因為口碑相傳爆紅,限定推出3500袋,結果14萬人殺到想購買,該市2014年6月將此項産品列入「家鄉納稅(納稅給地方鄉鎮可課除稅額)」的回饋品裡,每年納稅1萬日圓以上的人就送1袋,結果5天就吸了1800萬日圓的納稅,一下就是2013年的5倍,熱潮至今未熄火,每天都還是有人從外地專程來排隊想嘗這種限定的夢幻味道。
這類甜點或許多傳統食品,的確因為製作的師傅年紀大,或材料難求等,有可能失傳而吃不到,的確是很有魅力的限定;或有些食品如以美味礦泉水聞名的山梨縣北杜市白州町,當地有家金精軒把水用洋菜封住,做出「水信玄餅」,在常溫下,水會不斷滲出,30分鐘就會溶解掉,因此只能在現地買、當場吃,每年是6月初9月底的週末販賣,每次數量限定350個左右,大約2小時就賣完,去年這種宛如露珠的水信玄餅在美國獲得介紹,連外國也有人專程到白州町排隊;這樣的限定當然令人服氣,也算是一種稀有的夢幻美食。
原本日本地形狹長,各地風土相差很多,限定使用當地食材的産品不少,因此日本各處都可以看到「御當地」「當地限定」等強調只有在此處才能買到,尤其食品最多,有當地限定的餅乾、糖果、拉麵等;其他還有手機吊飾、鑰匙圈等,或甚至許多品牌商品、小玩具等都搞當地限定,像是kitty(凱蒂貓)文具、手帕等都有,甚至我蒐集的杯緣子小姐也都搞各種限定版,除了夏季、耶誕節等季節限定版外,也有各地限定版,像有杯緣子小姐抱各地凱蒂貓的限定版,一下就有47種,忙壞了蒐集者───是的,限定也是讓蒐集者掏錢的方法,因為是限定的,還比普通版本的更昂貴。
限定所以吸引人主要是因為強調稀少價值,消費者覺得入手困難,結果不大會考慮商品品質或價格,就無法克制地買了。不過許多商品一開始就號稱是限定,其實大量生産,或只是換個包裝,內容一樣,也會號稱限,多少被認為是藉限定商法的欺騙。
也有些限定商品不過是稍微降價或有點優惠而已,也都説是限定,像有些地點不好的餐廳,為了吸引人注意,就用「牛排商業午餐500日圓,限定10份」等之類來號召,果然收到宣傳效果;網路商店或是電視、廣播的郵購業者常用的限定手法是「限定5分鐘內打電話的話,就附贈OO」或「今天內訂購者,可免寄送費!」「10分鐘內打電話,原價25800的算19995日圓!」等等。
雖然歐美等也常有「限定版」,通常是因為手工師傅製作的經典皮件、鐘錶費時,只好限定件數,不過日本幾乎無所不限定,而且大都是新推出的産品在搞限定,可見日本人是非常喜歡新鮮有點花樣的,如果沒限定,就反而顯得稀鬆平常,限定時間外,最近流行的還有「店舖」限定,有的商品是在本店才買的到,但有的商品就要到特定的分店才有。
甚至連日本亞馬遜這樣的網購業者,也出現網上的「限定商品專店」,只有在那裡才買的到的限定顏色、形狀的保溫瓶、低價格旅行包、特別的養生食品等等;或許有些商品還真的有稀有價值,還出現許多人是為了轉手出售而搶購限定商品,賺取差額;也有人出售外國限定版的球鞋等,或許也是針對日本人喜愛限定商品心理,才能一轉手就可以獲利數倍等。
但大部分的限定商品,其實透過網路等,都非常容易入手,真的有限定的不多,但連我也一樣只要看到「限定」字樣,還是多少會動心,至少會看一下,是在限定什麼,因此「限定」兩個字大概是最有力的宣傳文樣吧!
日本人喜歡「限定商品」或許也是因為每個人擁有的東西都太多了,若沒有貼上「限定」兩字,其實大多是不買、不吃也無妨的商品,但因為是「限定」,似乎是千載難逢,因此也算是自己出手搶購的免罪符;此外許多人如果花了較多的錢買到限定版,總會有點優越感,也有廠家還把所謂限定商品編號,號碼越小的越貴。
或許喜歡限定商品不僅日本人,因為至今所有的蒐集家都是因為物品珍貴稀有才蒐集,日本廠商的限定商品只是將這種蒐集家入手不容易入手商品的刺激、快感、優越感大眾化而已;此外許多限定商品如新年的福袋等多少有點優待,因此才會每年都還徹夜排隊搶購,現在「福袋」或「限定商品」概念在台灣、香港等地也很流行,看來喜歡「限定商品」習性也會傳染!
當然對季節性敏感的日本人的確很難抗拒「期間限定」四個字的誘惑,當季的只好限定,情有可原;或是許多地方限定商品讓人重新發現各地方鄉鎮的魅力,其實也是很不錯的限定!
![]() |
劉黎兒 簡歷
旅居日本的資深媒體人與知名作家。台灣大學歷史系,後進入臺大歷史所,1982年赴日,曾擔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東京支局長,現為專職作家,在多家報紙雜誌如《蘋果日報》、《自由時吧報》、《今週刊》等撰寫專欄;書寫對象包括日本政經社會議題、都會兩性關係、職場文化及生活文化的觀察與解析乃至文學評論等,相關書籍35冊;小説則有「棋神物語」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