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在過去20多年時間裏,我一直對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地區的經濟、社會問題等進行採訪,而從大約5年前開始,將焦點主要對準了居住於中日兩國的「一個中國人」,一直觀察這個人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以及對日本的看法。我認為,通過細心傾聽中國人真實的聲音,能夠更加真實地呈現「中國人的實際面貌」,這是僅僅依靠在日本得到報道的中國政治與經濟宏觀新聞難以全面把握的,與此同時,「中國人關於日本的真實想法」也有望借此浮出水面。
實際上,在進行這種採訪之後,不管怎樣閱讀中國宏觀新聞都無法呈現出來的「活生生的中國人的面貌」 清晰地浮現出來。而且,通過傾聽中國人對日本的看法,作為日本人的我自己也開始感覺到,中日兩國一直以來形成的對彼此的看法是多麼陳腐,而且沒能隨時代發生變化,這些看法充滿了來源於過去報道和影像的先入為主的成見,同時正在「固定下來」。
上述內容在拙著《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進行了詳細闡述,而本文打算闡述日本人的思維方式以及對中國的看法。我覺得通過聽取雙方的聲音,或許可以糾正彼此的誤解,有助於加深相互理解。因此,本專欄對我來説簡直可以説是「正中下懷」。
那麼,如今日本人對中國的印象是什麼樣子呢?下面介紹一下正在上海一個研究所留學的一名24歲男學生的聲音。他曾在東京都內一所大學攻讀中文專業,畢業後立即到中國留學,因此與普通日本人相比稱得上「中國通」。但是,這名學生在留學前對中國抱有的印象居然是,「很多中國人騎著自行車在天安門廣場前的長安街上川流不息的情景」。
不可思議的是,他對中國的這個印象與40多歲的我那代人對中國的印象如出一轍,因此或許可以説,這是很多日本人深深銘刻在頭腦中的「中國有代表性的形象」。而如果是比我稍稍年長一些的50多歲以上的日本人,那麼騎自行車的人的服裝將變為「人民服」。
而在如今,身穿人民服的中國人早已不見蹤影,而且很多中國人在北京長安街上騎自行車的光景等也已難以看到,但直到今天,提到很多日本人眼前浮現出來的中國典型景象,仍然是「天安門廣場」、「中國人騎自行車的情景」。
令人吃驚的是,不僅僅在於這種印象本身,而且很多日本人至今仍然誤認為現在北京的景象也和過去相似。在有關中國的新聞得到如此大量報道的今天,像上面那樣,日本人對中國人的看法依然「固定下來」,這就好像是在數十年前的階段,時光出現了停止。
去年,我與居住在上海的一位30多歲日本商務人士交談時,他坦率向我講述了2年前第一次來上海出差時的感想。
「的確感到吃驚。本以為中國人現在大家都騎自行車,結果街上飛速行駛的都是高檔進口車,浦東高層大樓高到讓人感到眩暈,夜晚的街道也熱鬧非凡,中國豈不是在飛速發展?我對自己缺乏學習和認識膚淺感到吃驚,非常不好意思。」
在那之前,他從未學過中文,也不存在對中國的積極關注。但是,他是就職於東京一家中型企業的非常普通的商務人士,他的認識在日本人中並不特別落伍。
也就是説,雖然中日兩國的特殊新聞會在媒體上得到報道,但普通人的生活和日常情景卻很少得到關注。正因為如此,無論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雖然政治經濟新聞會在頭腦中不斷與時俱進,但很少去修正過去彼此産生的印象。我覺得這個例子或許可以歸入上述情景。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