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三)
榮衛門(EIEMON)
在2010年,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對中國、美國、南韓和日本的高中學生進行了調查,令日本的教育界赫然。其中,對於「你是否有價值的人?」的質問,回答「是」的青少年,美國有57.2%,中國有42.2%,南韓有20.2%, 日本居然只有7.5%而已。
家長願望讓自己孩子成功上名牌大學後,就職大公司。過去,不少日本人以為,只要走在社會所準備的車軌上,就可過穩定的生活。可是,日本就業制度封閉,一旦脫離其車軌,難以回到。而且,日本經濟長期低迷,原有的車軌都好像保不了。年輕人更難以找到發揮自己能力的機會和空間。
我曾跟香港的記者一起採訪過日本的待業青年,他是被列為「失去信心」的青年。他説,他討厭只向銭看,
追求滿足物欲的前一代日本人,已看透了人生根本不需要那些。只要拿到可過標準生活的月薪就行。不過,
他並不是達觀人生而説的,他向我們投訴,因為他是無名大學畢業,所以日本社會不理他,這小小的希望都不讓他實現。
日本社會如此轉變,有些青年對社會抱怨。可是,也有不少青年正在為了自己人生目標而奮鬥。尤其是,過去,年輕人幾乎沒有感興趣的行業,比如,農業、漁業、傳統工藝的領域,年輕人重新投身而起業。他們的目標不是為了賺錢買豪車、成為上市公司大老闆,找到自己可一生從事的工作,磨練技術而實現穩定的生活。我在東京的谷中遇見了榮衛門,她也是這樣的人,從理工學生轉身投入制包師傅的女青年。
首先,説明一下東京的谷中是什麼樣的地方。谷中位於東京中心的東部的老區,鄰接的根津、千駄木,合稱「谷根千」。這個地區還保留著過去的東京風景和濃厚的人情。最近幾年,不少國內外的旅客來欣賞懷舊東京遊,在縱橫交錯的小巷內會發現小工房,新舊工匠還繼續製作皮鞋、皮袋、布包以及服裝等等。我在街上看見有一個年輕女子,把自行車停在街上,擺出來自己所製作的布包等産品。沒想到東京仍有人當小販。那位女性就是榮衛門。
榮衛門是她的花名,是她把故鄉方言所説的「製作好東西」縮稱而取的。她的本名是山內麻衣。來自滋賀縣,立命館大學理工系就讀遺傳工學。由於她祖母縫製衣服的關係,她從小對手藝感興趣。在讀書期間,慢慢萌生一個目標,要做師傅。於是,畢業大學後,單身來到東京,先在銷售工藝材料當店員,邊學材料邊上業餘學校學製作皮包。然後,她找到了一家工廠,訪問了三次而強力説服負責人,才讓他承認雇傭她成為工人。她在該工廠做了幾年後獨立。現在,使用她故鄉滋賀産的高島帆布而製作帆布包等手工産品。
「我的朋友們説,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夢想。我想,夢想的大小,沒有關係。比如,明年要去到國外旅遊或者想吃什麼都可以。可是,他們連這些小夢想都沒有。他們卻對我説,我太天真,要更現實點。可是我覺得,最好先試試做自己想做的事。怕失敗而不做,扮懂事而不做,只會後悔。」
她決定獨立的時候,沒有足夠的資金開店。那時候,她自然想到的是自行車。她離開工廠後,自己設計自行車上的木質機關箱子,帶著自己手工的帆布製品,向谷根千的街道騎上去了。天氣好壞影響生意,有時,被路過人嘲弄。可是,谷中的其他師傅一直鼓勵她。她在谷中師傅的支援之下挨了五年,終於在谷中有了小店舖,在那裏製作帆布包而銷售。她説,有谷中就能夠堅持下去。
「過去,日本人很尊重工藝師傅。可是,現在,不少人認為師傅屬於藍領階層而看不起我們。而且,大量生産的廉價産品氾濫,大家只看價錢買東西。師傅的平均年齡都高齡化,如果我們年輕一代不繼承,日本的帆布等技術就會消滅。所以我想堅持到自己的最後一刻。」
雖然她有了自己的店舖,可是,她在天氣好的週末,還是騎自行車在谷中街上出沒。她的最近夢想是到其他國家去騎自行車,邊銷售帆布包邊旅遊。她是個有言必行的人,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會實現吧。
佐保暢子 簡歷
東京人。綽號為「沙河粉」。曾在北京、香港生活過。十多年在日港媒體界飄泊,現為負責編製電視節目及雜誌的「自由媒體人」。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