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張石的櫻雪鴻泥 > 日本到底有沒有中醫?

日本到底有沒有中醫?

2015/11/06

PRINT

中日深度觀察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張石:10月5日,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中國中醫科學院科學家屠呦呦和愛爾蘭科學家威廉·C·坎貝爾及日本藥學教授大村智一起獲獎,屠呦呦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科學類獎項的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的獲獎使中國及世界從事中醫藥工作的人們歡欣鼓舞,也再次掀起了肯定與否定中醫的熱烈的討論,同時也引起中國人關注日本中醫。

        清末民國時期,中國曾經有過否定中醫的思潮,文學家魯迅就是代表人物之一。而最近幾年,這種思潮在中國再起,代表人物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

 張石
        10月9日,筆者在騰訊《大家》專欄中發表題為「日本人為什麼不像中國人那樣攻擊中醫?」文章,筆者指出:中醫曾一度被採用了德國醫學的明治政府忽視,但是從2001年開始,日本文部科學省發佈的《典型核心課程指南》,指導所有的醫學生能夠概略説明古老的和藥與中藥的性能及副作用等;2010年,更進一步要求,要「能夠説明中藥的特徵與使用現狀。」《典型核心課程指南》,是為了使課程的內容順應時代潮流,指導醫學生在6年的學習期間應該履修的重點課程的指南,而從2004年4月開始,日本80個醫科大學及綜合性大學醫學系,都開始講授中醫。

        「為什麼現在文部科學省會做出如此的《典型核心課程指南》呢?北里大學東洋醫學綜合研究所所長花輪壽彥説:‘歷史的潮流站在我們一邊了。’

        明治時代是戰爭的時代,外科和感染科是重要的,因此德國醫學當時很有魅力。而今天慢性病和老化是時代的焦點。花輪壽彥説:「在這個領域中,研究局部的西歐的科學主義已經走到了盡頭,因此將身心融為一體,著眼於人的整體的中醫浮出了水面。」(見2005年1月17日《朝日新聞》夕刊)

 
   張石
的其他文章

  中國將軍的日本兒子

  吉田茂為什麼為甲級戰犯題墓碑

  日本戰犯為什麼喜歡撫順的牽牛花

  參拜靖國的安倍為何還參拜鎮靈社?

  「留日反日」已成死語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中國緣

  中日互厭是虛 互相喜歡是實

  中韓對安倍戰後70年談話有不同視線

  日本為何沒有抵制大陸遊客運動

  日美關係與中日關係是正比例關係

  中國遊客訪日改變日本國會氣氛

         而俞天任先生在騰訊《大家》專欄中發表題為「日本有‘中醫’嗎?」一文反駁拙文,俞先生認為:「因為日本根本就沒有中醫,總不會去批判一個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東西吧?」

         那麼日本到底有沒有中醫呢?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什麼是中醫?俞天任先生説:「‘中醫’是中國人相對於西洋醫術而對本國傳統醫術的稱呼,也就是「中國的醫術」,中國的醫術發源於中國,傳到了中國的鄰國,比如朝鮮半島、日本和越南,到後來凡學著中國人的樣子用筷子吃飯的地方也就都學著中國人吃一樣的藥。」

         那麼我們就按照俞先生的這個對中醫所下的定義來證明日本有沒有中醫。任先生又説:「其實日本的‘漢方醫’雖然從總體來説屬於東方醫學,有點像中醫,但是中醫學傳到日本之後日本自己發展出來的,和中醫並不一樣,最顯著的特徵是中醫學裏的陰陽五行那種似是而非的玄學巫術被全部剔除了,日本的漢方醫學其實是一種對中醫藥典整理的學問,主要是從《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這兩本起源於《傷寒雜病論》的著作裏尋找認真的藥方和驗方治病,所以日本的漢方醫學有不少有效的處方。」

        按照俞先生的説法,中醫就是「中國的醫術」,比如説「學著中國人吃一樣的藥」,那麼為什麼《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的藥方和驗方就不是「中國的醫術」了嗎?

       我們再來看看,什麼是「漢方醫」?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203
具有一般參考性
 
10
不具有參考價值
 
38
投票總數: 251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