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張石的櫻雪鴻泥 > 炸死張作霖事件為何在日本又被炒熱?

炸死張作霖事件為何在日本又被炒熱?

2017/04/20

PRINT

中日深度觀察

 

  而據《真正的日本歷史理論 近現代史學Ⅱ》一書,「2009年12月2日, 普洛霍羅夫來日,我(元谷外志雄)安排了記者會,儘管是給日本歷史帶來重大轉變的記者會,但是遭到大媒體以沉默抹殺,沒有一家出席.。」(18)

 

  另外,《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一書把這一「新説」傳播後,當時的《産經新聞》的駐莫斯科支局長內藤泰朗,也去聖彼得堡參訪了普洛霍羅夫,而普洛霍羅夫首先對他聲明:「這一新説並不是根據原蘇聯共産黨和特務機關保管的,迄今為止沒有公開的秘密文件」,而是「根據蘇聯時代出版的軍隊領導人的回憶錄及訪談錄、蘇聯解體後公開的公用文件等綜合分析的結果,幾乎可以斷定,這一事件一定是蘇聯特務機關所為。」(19)

  

  雖然《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在日本的出版在日本一部分人中引發的上述的以「炸死張作霖是蘇聯特務機關而為」之説,否定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的小高潮,而且這個影響斷斷續續一直延伸到今天,但是通過元谷外志雄和內藤泰朗的兩次採訪及上述閱讀過該書的瀧澤一郎的説法可以證明,這一新説不是張戎和其丈夫喬·哈利戴及日本的傳播者所説的那樣,也就是「爆破張作霖是蘇聯所為」之説出自GRU的資料或公用文件,而是作家們的推測與分析的産物,就是説,是一種沒有得到強有力的史料支撐的「學説」(而在元谷外志雄對普洛霍羅夫的訪談錄中,普洛霍羅夫説《GRU帝國》一書中並沒有寫張作霖事件,究竟是怎麼回事?筆者沒有能力對元谷的採訪還原、檢證,不得而知)。有關炸死張作霖為日軍所為的歷史結論,日本歷史學家秦郁彥的《陰謀史觀》一書中僅主要的「可信度高的」第一手資料就列舉了8條之多,如1946年的《昭和天皇獨白錄》、此事件的首謀河本大作給陸軍參謀本部中校磯谷廉介的信、偽滿洲建國大學教授森克己從1942年到1944年對事件相關的30人的採訪(其中包括河本大作)等(20),而上述的那些力圖為日本侵略歷史翻案的人,為什麼不相信這些足以形成定論的第一手資料,而輕易盲信了《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中連第二手資料都不是的説法,並在沒有弄清真相之前就斷定這一説法來源於GRU文件,起勁加以宣傳呢?

 

  研究歷史,不應該一味朝著自己所希望方向去牽強附會,而是要力爭還原歷史真實。如果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研究歷史問題,就會使歷史充滿幻想的成分,而通過日本一部分人掀起的這個充滿虛幻性的否定侵略歷史的小高潮的發生與發展,筆者也不得不懷疑《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在炸死張作霖這個問題上引用和處理史料時的嚴肅性。

 

  (1)元谷外志雄《真正的日本歷史理論 近現代史學Ⅱ》,39頁。
  (2)同上,36頁。
  (3)同上。
  (4)同上,39頁。
  (5)Jung Chang &Jon Halliday:Mao: The Unknown Story,PBLISHED BY ALFRED A.KNOPF Copyright©2005 by                   Globalflair Ltd.pp.175,678,777.
  (6)《諸君》2006年3月號,29頁。
  (7)理查·佐爾格(德語:Richard Sorge,俄語:Рихард Зорге,日語:リヒャルト・ゾルゲ,1895年10月4日-1944年11月7日),德俄混血,20世紀最著名的蘇聯間諜。
  (8)薩洛寧:《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中寫作英文「Salnin」,GRU幹部、蘇聯間諜。
  (9)《諸君》2006年3月號,30頁。
  (10)Jung Chang &Jon Halliday:Mao: The Unknown Story,PBLISHED BY ALFRED A.KNOPF Copyright©2005 by Globalflair Ltd.p.678.
  (11)《諸君》2006年3月號,30頁。
  (12)見《黃文雄的大東亞戰爭肯定論》,wac出版,2006,191-192頁。
  (13)薩洛寧領導的蘇聯諜報機關的暗號名。
  (14)見櫻井良子編,《日本啊,要磨練歷史的力量》,文藝春秋,2006年,96-103頁
  (15)沃爾高更諾夫:Dmitri Antonovich Volkogonov ( 俄語 : ДмитрийАнтоновичВолкогонов )(1928年3月22日至1995年12月6日)蘇聯/俄羅斯歷史學家。
  (16)《真正的日本歷史理論 近現代史學Ⅱ》,37頁。
  (17)同上。36頁。
  (18)同上,39頁。
  (19)普洛霍羅夫:「斷定‘炸死張作霖是蘇聯的謀略’的若干證據」,採訪、構成:內藤泰朗,《正論》2006年4月號,62-63頁。
  (20)見秦郁彥的《陰謀史觀》,新潮社,2012年版,159-162頁。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張石

張石 簡歷:

1985年,中國東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研究所畢業,獲碩士學位。1988年到199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94年到1996年,東京大學教養系客座研究員,現任日本《中文導報》副主編。著有《莊子和現代主義》、《川端康成與東方古典》、《櫻雪鴻泥》、《寒山與日本文化》、《東京傷逝》、《孫中山與大月薰—一段不為人知的浪漫史》等著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221
具有一般參考性
 
38
不具有參考價值
 
82
投票總數: 341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